民權總院忠孝分院│宜蘭分院

診所介紹 醫療陣容  門診時間  媒體花絮  交通資訊   中藥方劑   相關連結   與我聯絡  技術中心

吃粽解油膩!中午吃粽多喝水不吃肥

【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2014年5月31日 18:49

午節吃粽如何解油膩不發胖,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中醫師指出,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建議吃粽子應在午餐吃,腸胃消化能力較好的時間,下午應多喝溫水,稍做運動,同時選擇簡單穀物、燕麥、蔬菜水果當作下 1 餐,以減少身體的負擔,維持好身材。

中醫認為,粽子是一藥膳,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效果。(攝影/張世傑)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 宗中 醫師指出,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澱粉成分與白米不同,蒸熟後黏性高,且配料油膩,含高脂肪、鹽份,在腸胃的排空變慢,消化不全易引發不適,容易有油膩、脹氣、噁心等症狀,建議晚間 9 點以後,最好不要吃粽子,避免增胖。

白蘿蔔緩腹脹 洋蔥助消化

基本上,中醫統稱因飲食造成的腸胃不適為「食積」或是「積滯」,建議民眾可用山楂、紫蘇、生薑、陳皮等食材緩解油膩,同時可搭配一些助消化的蔬菜,例如白蘿蔔可緩解腹脹、下氣,含有多種?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

另洋蔥可刺激胃和腸的腺體分泌,以幫助消化,減少油膩感,抑制高脂肪食物引起的膽固存升高;或是吃粽前後,選擇糖份低的芭樂、蘋果、番茄、木瓜、奇異果及鳳梨等水果,緩解油膩感症狀,以及可選用芳香化濕中藥,當茶飲來化濕運脾,降低油膩及脹氣等不適感。

養生粽 適度喝清湯解油膩

陳潮 宗中 醫師強調,從中醫飲食的養生觀點來看,端午節時間我國已大部分進入暑熱夏季,而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大棗補中益氣、栗子補氣健脾、益腎,蛋黃富含卵磷脂、維生素 A ,肉類富含蛋白質,這些都更加豐富了粽子的營養。

雖然粽子是種藥膳,可解煩燥,清熱利尿。但多吃對身體卻不健康,因此建議在吃粽子時,搭配高纖青菜,並且適度喝清湯。另外吃完後半小時到 1 個小時可選用一些水果來解油膩,

【解油膩  3 水果潤腸】

1. 木瓜: 木瓜含有木瓜?,有解油膩作用,飯後吃木瓜能解除油膩的感覺。

2. 香蕉: 有潤腸、解毒、解油膩作用,但有腎臟慢性病者,則應少吃為宜。

3. 蘋果: 含豐富的鉀,富含的果膠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作用,對解油膩有好處。

【消食茶 解腹脹】:

1. 材料: 炒山楂 15g 、決明子 10g 、炒麥芽 15g 、炒神麴 15g 、洛神花 10g 、陳皮 10g 。

2. 作法: 所有藥材洗淨,放入鍋中,加入 1000cc 的水,煮沸後轉小火再煮 20~30 分鐘,即可飲用。

3. 功效: 山楂可幫助消化肉食;決明子清熱潤腸幫助排便;麥芽可幫助消化米麵穀類食物;神麴可幫助消化積滯腸道的食物,促進食慾;洛神花幫助消除腹脹;陳皮行氣化痰消腹脹;所以消脂茶可幫助消化澱粉、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