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7/12/03 04:09
第十四屆東洋醫學會昨在 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在會中發表一項五十肩針灸治療評估研究,受到矚目的是,用來評估的紅外線動態攝影機造價高達一千五百萬 台幣 ,由台大醫工所研發。 陳潮宗表示,五十肩又名冷凍肩,醫學上稱作「粘黏性關節囊炎」,病患因肩關節囊發炎,導致肩部疼痛、僵硬,外展、內外轉活動受限,好發於五十歲以上,中醫辯證為過度勞累,以致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經脈凝滯而形成肩痛。 他表示,過去中醫界評估針灸對於五十肩療效,均以量角器評估,準確度較低,這次研究團隊在受試者身上裝置十九個反光球,利用以六台可移動式的紅外線動態攝影機追蹤定位,更能準確量測針灸前後,病患肩膀上抬的角度。 研究團隊在病患小腿肚的條口穴與承山穴下針,一針同時刺進兩穴,約二十分鐘左右之後,所有受試者的肩膀活動情況均有改善,肩膀平均可上抬八度,最多四十度,效果可維持一到兩天。 醫腳為何能治肩痛?陳潮宗表示,小腿的條口穴與承山穴是針灸治療五十肩公認最有效的穴道,這與人體經絡的分佈有關。臨床上除了針灸腿部外,也會配合肩部的穴位,一個療程約十次,每兩天針灸一次,效果可維持三個月到半年左右,改善程度因人而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