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菌中明珠 -- 銀耳 |
銀耳俗稱白木耳,又名雪耳,為枯木上的真菌類,適合生長於深山幽谷的環境中,因附木而生,狀似人耳,色白如銀,因此名為銀耳。 銀耳質脆,具有特殊香氣,內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 B1 、 B2 和磷、鈣、鐵等營養素。每公克的銀耳更含有 70% 以上的礦物質,及 10% 的粗蛋白,少量的硫胺素、核黃素與植物膠質、多種?、銀耳多醣、海藻醣等,能促進身體內的淋巴細胞轉化,提高免疫功能,臨床上多作為於肺癌、食道癌、乳癌等放射性治療者的食療輔助品。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銀耳中的磷對大腦皮質及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還可抗老化、軟化血管、清除血管中的雜質、並改善血液循環,極適合高膽固醇及高脂肪疾病患者食用。而銀耳所含物質中,尤以鈣質含量特別豐富,建議正在成長期間的孩童或孕婦多攝食,有助於骨骼發育。此外,銀耳可滋陰潤肺、補腦提神,特別適合老弱婦孺、病後體虛者食用。營養如此豐富的銀耳,被視為山珍海味中的「八珍」之一,實不為過。 <評註飲食譜>中提到 ” 銀耳性甘平,補氣耐飢,活血,治跌撲傷,凡崩淋血痢,痔患腸風,常食可療,色白者勝,煮宜極爛,葷素偕佳 ” ;<神農本草經>中亦有提到 ” 銀耳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為養命之中品 ” ,由此可見銀耳之滋補力。 中醫學上認為,銀耳得大地之精氣,性平味甘、淡,無毒,入肺、胃、腎三經,加上色白,能滋陰潤肺,是肺臟的最佳滋養藥,還可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腦強心之效,主治肺熱咳嗽、肺燥乾咳、咳痰帶血等病,也可治療胃腸燥熱、便秘下血、月經不調以及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症。許多養生專家也認為銀耳功用等同於燕窩,不但物美價廉,也是滋補強身的良好食品,因此,銀耳亦具有「菌中明珠」之美稱。 台灣是講求禮儀的文化民族,若要說送禮自用兩相宜的首選佳品,當然非銀耳莫屬了,也因此,我們在選購銀耳時就得要特別注意了!首先,我們要知道,乾燥、色白淡黃、質輕、朵大,質厚者為銀耳中的上品。倘若色澤過度潔白,則有可能是漂白加工過的成品;顏色太黃則可能是儲存過久,不夠新鮮;葉片太薄的,膠質成分較低,品質較差;朵面碎小者,也非上品,民眾在採買銀耳時要特別小心。 銀耳十分輕秤,一小撮就可泡發一大盅,在烹調時要注意,浸泡時間不宜過久,泡發即可煮食。建議在購買回家後要提早烹煮,若是存放太久,則容易受潮變色、變質,喪失原有的鮮味。食用銀耳滋補身體的好處固然良多,但不需特別多食,每日攝食 3-9 克(乾燥品)即可達到養生目的,但因含糖量高,不宜睡前食用,以免發生血黏度增高的危險情形,糖尿病患尤須注意。 一般民眾在家可自行 DIY ,將白木耳加蓮子一同燉煮,冷卻後加少許的冰糖與冰塊,在炎熱的夏天裡,更是有「清心去火」的功效,降低神經亢奮性;對愛美的女性而言,還可讓皮膚保持水亮光澤。若是在生理期間熱食此湯品,則有助於益氣養血和內分泌循環,可說是一大美容聖品! 此外,銀耳還可做成多種食療藥方,例如銀耳雪梨羹是止咳去痰、通利大腸的補品。銀耳泡發後切細燉至黏稠,雪梨削皮去心,切片入同煮至酥軟,酌加冰糖調味即成。熱感冒痰濃、久咳不癒、便秘者都適宜。 銀耳洋蔘羹,以銀耳配上花旗參粉燉煮,加冰糖調味,擅治心悸、喘息、體力不支、易倦怠、盜汗,且有補益強身作用,老年人或小孩體虛易受感冒者適合經常食用。 以下介紹 2 道簡易方便的銀耳食療料理:
材料:銀耳 6 克 ( 乾品 ) 、靈芝 6 克、香菇 15 克、大棗 30 克、生薑少許 作法: 1. 銀耳須先行泡發 2. 將靈芝、香菇、大棗、生薑一起加水煮 3. 五分鐘後,再加入銀耳煮至熟透即可 功效:食用此湯可潤肺生津、益氣養血、安神定志功效。可用於體弱多病、肺虛咳喘、氣陰雙虧等病症。 銀耳蓮子湯 材料:銀耳 40g 、蓮子 150g 、冰糖 1 量杯(約 160g )、櫻桃 1 顆 作法: 1. 銀耳發泡後,去蒂、切小片 2. 蓮子處理乾淨 3. 鍋中煮沸水,放入蓮子煮 20 分鐘後,加入銀耳續煮 10 分鐘,最後加入 冰糖煮溶即可 4. 食用時可放置櫻桃點綴,增加色澤的美麗 功效:滋陰養胃、潤肺生津、去火養氣、收斂鎮靜、解煩助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