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總院忠孝分院│宜蘭分院

診所介紹 醫療陣容  門診時間  媒體花絮  交通資訊   中藥方劑   相關連結   與我聯絡  技術中心

肥胖多溼熱 外食族常見肝鬱夾濕

作者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9月9日 上午12:00

胖者常見「溼熱」證。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可分「肝鬱夾濕」及「胃腑積熱」型;臨床上可配合清肝瀉火、健脾滲濕;益氣、利水著手調理。

陳潮宗表示,「肝鬱夾濕型」肥胖最常見於外食族,因食物多半油膩、重口味,容易進食過量,在體內堆積形成脂肪,脾胃變差,身體運化功能受阻,濕熱內 生,形成肥胖。

患者常見形體逐漸發胖,時常感覺煩躁、睡眠差、胸脅脹滿、口乾苦,行動緩慢,偏頭痛、便秘、尿黃而短,舌紅、苔薄黃,或舌黃薄膩苔。治療以 清肝瀉火、健脾滲濕為主,可用柴胡疏肝湯合五苓散加減。

陳醫師表示,「胃腑積熱型」者常見於工作需要值班、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者,臟腑功能失調;脾胃異常積熱,易引起飢餓感,造成不斷進食惡性循環。

針對這類體質者從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著手。

作息不正常者,可選用加強全身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的藥方,如補肝類的四物湯,補腎類的六味地黃丸等,或可配合針灸,加強全身氣血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