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總院忠孝分院│宜蘭分院

診所介紹 醫療陣容  門診時間  媒體花絮  交通資訊   中藥方劑   相關連結   與我聯絡  技術中心

食補養生抗寒 白料理潤肺 防秋燥症

作者 -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蘋果日報/台北報導

入秋之後,東北季風南下,天氣漸涼,氣候也日趨乾燥,此時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乾燥感,如舌燥、小便短少、大便乾結、鼻塞、咳嗽等症狀,這些都稱為「秋燥症」。故在秋季養生上,中醫強調是「防燥護陰」,可從起居、精神、運動、飲食等方面去做調養。

一、起居調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可以避免秋季的陰寒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入秋後天氣變化較大且漸轉涼,應注意適時加減衣服,預防感冒,此外秋季皮膚乾燥容易發癢,適時使用保濕乳液有助改善皮膚的問題。

體虛避激烈運動

二、精神調養:中醫認為秋季屬金,金對應的臟器為肺,悲憂易傷肺,反之,肺氣虛也易產生悲傷的情緒,易好發憂鬱,所以平時宜保持樂觀心態面對生活,並多曬太陽,以適應秋天之氣。


三、運動調養:秋高氣爽的天氣,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機。體虛的人最好不要太過激烈的運動,以免汗液過度流失、傷耗陽氣。建議選擇氣功、太極,或是散步等較緩和的運動。

四、入秋食療:《飲膳正要》載「秋食麻以潤其燥。」麻是指芝麻,多吃芝麻可有潤燥作用外,以五行對應自然節氣來說秋養肺,而五臟對應五色中之白色,所以白色的食物可以養肺,所以可多攝取白色食物,如百合、白木耳、蓮藕、蘿蔔等來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等。

酸味水果增食欲

此外酸味能收斂肺氣,辛味則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薑等辛辣食物,常吃檸檬、烏梅、山楂、奇異果等酸味水果既可養肺,又能達到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欲等作用。

白色養生藥膳

★薑燉鴨
◎材料:鴨子半隻(約1000克)、高麗菜苗300克、老薑38克、枸杞6克、當歸9克、川芎1.5克、米酒1瓶、麻油2大匙、鹽1茶匙
◎做法:
.麻油爆炒薑片至金黃色,放入鴨肉拌炒,加米酒煮20分鐘,再加入枸杞、當歸、川芎及3碗水,用小火煮50分鐘
.燙熟高麗菜苗,排在盤子周圍,再將鴨肉成品放入盤中即可
◎功效:滋陰補血,滋腎補肝,調節體溫,預防感冒
★銀耳桂棗飲
◎材料:白木耳20克、紅棗6粒、茯苓5克、桂圓5克、冰糖20克
◎做法:
.白木耳洗淨泡水,紅棗去核備用
.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15分鐘,最後加入冰糖,冰糖可依個人喜好調味即可
◎功效:潤肺補燥,止咳化痰,可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