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好累!」一有這種症狀時,台灣人的反應大概分成兩派,一是緊張萬分,擔心自己患了肝病;二是一點也不緊張,頂多去買幾瓶康貝特、蠻牛,或是高劑量維他命B群來吃吃喝呵。不過,據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的分析發現,約9成因為疲勞而得到肝膽腸胃科就醫的患者,都和乾並沒有關係;那麼有疲勞症狀的人,到底該不該「大驚小怪」地跑去看醫生呢?
疲勞不只是累了
「要!」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其實疲勞是很多種疾病的先前徵兆,因此,患者應該就醫尋求醫師的協助。因為,很可能就是身體某個部分發生問題,才會出現長期持續性的疲勞症狀;不過在就醫前要先評估自己真的是太累了才會疲倦,或者是毫無由來地就有疲勞現象,甚至是才剛從床上起來,就覺得累的好像才剛打完了一場仗。若是屬於後者,才可能是因為疾病引起的疲勞,也才需要就醫。
其實,不只是因為累了,才會讓人感覺疲勞,許多疾病都有疲勞、倦怠的症狀。簡單來說,人感冒發病時,通常都是先出現疲倦、想睡的現象,一般都要到病發第2天才會開始合併咳嗽或是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以下介紹疲勞倦怠的症狀有可能和哪些疾病有關,供給大家做就醫的參考。
● 心律不整 大部分的人所知道的心律不整,可能是心臟一下跳個不停,一下又跳得緩慢,讓人出現心慌及呼吸困難等不適;不過心跳過慢的心律不整,也可能會出現疲倦的現象。心跳太慢會讓人感覺疲倦、無力及頭暈,這是因為心臟壓縮血液的功能不足,以供應人體所需,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所引發的現象,嚴重者可能會昏厥,甚至發生猝死。而心跳過速時因為壓縮血液的功能變差,因此,除了心悸及呼吸困難之外,也會有很疲累的症狀。
人體心跳功能是由於心臟竇房結,和負責由心房到心室傳導電流房室結,前者就好像是心臟的發電廠,而後者則像是個電氣轉接站,當這2個部位產生障礙時,就可能引發心跳過慢的心律不整;治療方法是植入心律調節器,讓心跳可以維持正常的跳動。若是您發現連安靜的狀態下,都會出現疲倦、無力、胸口不適、頭暈及呼吸困難,最好找家醫科或心臟病醫師診治。
● 肺結核 前不久,台灣民眾對於御醫無數的前總統李登輝也傳出罹患肺結核的消息,一定都覺得驚訝。其實不必驚訝,因為不只是台灣,連醫療先進的美國,從1986年起,連續幾年發生率都以20%成長,多年來都很擔心沉寂數10年的結核病會大反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0年時全球肺結核人口增加1000萬,2005年新增1200萬;而台灣的結核病發生率,雖然只是微量增加,但每年都有將近15000個新病例增加,確實是值得注意。
據衛生單位統計,台灣的結核病患者平均發生年齡在55.7歲,有一半以上都是60歲,男性又比女性好發,發生率約是2:1。為何沉寂數10年的結核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一來是因為某些患者年幼時感染,用藥控制之後,晚年因抵抗力變差,體內的結核菌又再發;第二個原因是患者沒有持續按時服藥,以致結核菌無法壓抑;而第三個因素,則是因為近年來各國往來密切,台灣雖然是低發生率區,但在中國及東南亞等地,結核病目前都還是10大死亡原因之一,如果國人抵抗力不足,而接觸到開放性結核病患,就可能被傳染。
肺結核早期有時無症狀,在員工健檢或老人健檢等檢查時,X光下發現肺部有鈣化點而發現;但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則是有咳嗽、容易疲倦、厭食以及午後傍晚有微燒、夜間盜汗及體重減輕,女性則可能越精不規律。
● 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不只會出現臉上的蝴蝶斑,最典型的症狀還包括疲倦、關節痛等症狀,有些患者在發作初期會出現發燒、疲倦及無力症狀,由於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年輕或停經後女性,若發現同時有皮膚如下肢及手指、軀幹的紫斑,或是風疹塊樣的血管炎等,最好盡速就醫,做血液檢驗可以很快獲得答案。
●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雖然很多名人都曾自曝深受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苦,不過甲狀腺機能低下症也是造成許多慢性疲勞的原因。甲狀腺荷爾蒙,會影響組織細胞內蛋白的合成、細胞膜對外神經反應的功能,進而影響人體的發育與生長。早期台灣人患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是因為飲食缺碘,但在食鹽加碘處理之後,目前台灣因缺碘而罹患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幾乎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因為手術切除或是使用放射碘治療後造成甲狀腺荷爾蒙不足,也有人是因為發生慢性自體免疫的甲狀腺炎,以致影響甲狀腺的功能。
當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時,患者容易疲倦、嗜睡、虛弱、怕冷、肌肉酸痛、抽筋等,甚至還會出現聲音粗啞、記憶力差、聽力減退、動作遲緩、便秘等,更進一步還可能引發高膽固醇、高血脂,以及貧血等現象。
● 腎臟病 肝臟是代謝人體血液中的油溶性廢物,而腎臟則是代謝所有的水溶性代謝廢物,包括尿酸、肌肉代謝的肌酣酸、尿素等各種廢物;如果腎臟代謝廢物的功能喪失,這些廢物對人體會造成極大的傷害,而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是會感到疲倦,還有噁心、嘔吐、下肢水腫、高血壓或有腰痛或腰痠的症狀。
台灣目前常見引發腎臟衰竭產生代謝問題的,包括腎絲球腎炎、急性或慢性腎炎、糖尿病或痛風與心臟病等疾病的併發症、結石等;由於許多患者不了解治療及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導致後來出現腎衰竭的併發症。因此,提醒民眾平時要有定期做尿液檢查的習慣。
● 肝病 肝病是台灣人和疲勞連結在一起的「首選」問題,雖然因為疲勞懷疑自己有肝病的人只有不到10%和肝病有關,但嚴重的肝問題確實會引發疲勞的現象。
大部分的肝病以及早期肝炎幾乎都沒有症狀,當患者自覺疲勞而就醫時,通常肝已經出現很大的問題;包括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肝硬化末期,或是肝癌末期,何一成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把疲勞當成肝病就醫的原因,台灣是病毒性肝炎好發區,民眾要有驗血檢驗的觀念,一旦發現自己為病毒性肝炎帶原者,必須定期追蹤。而現再各種酒品廣告大肆宣傳,讓飲酒變成時尚的代表,也導致國內酒精性肝炎的患者愈來愈多,民眾勿忽略飲酒對肝造成的傷害;而更不能忽視的還有國內脂肪肝患者眾多,最新醫學研究顯示脂肪肝會導致肝硬化及肝癌,民眾一定要好好「愛肝」。
● 肝氣鬱? 根據中醫的另一種傷肝的看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提醒,許多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神經緊繃,因此容易積存怒氣。中醫認為怒氣傷肝,因此,若因工作或感情不順,激發怒氣,會產生肝氣鬱滯的現象,也會引發倦怠感。肝氣鬱滯產生的倦怠,很明顯的會在工作忙碌時精神就來了,但沒事做時就會意興闌珊,渾身提不起勁,而多運動、多到戶外散心,都是解決肝氣鬱滯最佳的方法。
● 憂鬱症 被世界組織列為21世紀3大疾病之一的憂鬱症,近年來有愈來愈常見的趨勢。患者除了有心理上沮喪、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的問題之外,在生理現象會出現失眠或嗜睡,幾乎全天都感到極度疲乏和沒有生活動力;此外也會合併食慾減退或是食慾大好等,與平常完全不同的現象。
憂鬱症是病,而且是現代人致命的問題;因此,發現有情緒障礙,兼有睡眠狀態失調長達2週以上,最好盡速就醫。
644萬人天天感覺疲勞
不管怎麼睡都不夠,剛起床不但沒有感到全身舒適,甚至還有好像被卡車輾過般全身痠痛,完全提不起勁;也許,您已經發生慢性疲勞症侯群,若不趕快解決,不但會愈來愈容易生病,也會影響到課業、工作和家庭。
根據統計,約有25~30%的人在求診時抱怨有疲勞的現象,由於臺灣人向來有把疲勞和肝病混唯一談的觀念;因此,甚至發現大部分以為自己有肝病而求診的患者,事實上都是因慢性疲勞引起的錯覺。
其實,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發現,是從70年代起,日本因二次戰後經濟快速發展,而日本國民因為國內就業壓力大,莫不加倍努力工作;因此,日本稱之為「過勞死」。而80年代初期,美國一群以重視生活品味自居,而被稱為雅痞的上班族,因發生持續疲勞,或是發生如同感冒般的不適症狀,由於查不出任何病因,當時被稱為「雅痞感冒(Yuppic flu)」,但是因患者常出現不只一種不適症狀,因此,後來世界衛生組織正明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老闆員工都會過勞死
日本最新統計顯示,2005年日本因過勞而發生重症或是過勞死的人數為330人,不但比前一年增加12.2%,而去年職工因為疑似過勞治病或死亡,而申請勞工給付的申請數量,也在同期創下869件歷史新高。
事實上,據前年日本舉行的「過勞死亡研討會」中,有醫師統計,日本死於心臟病患者中,有許多都是年輕力壯的青壯年人;因此,至少有20%以上也和長期處於慢性疲勞狀態的過勞死有關,以日本平均每年死於心臟病有21萬人來算,就有4萬多人因過勞引發心臟病致死;而在美國,每年則約有5~6萬人,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事實上不只是一般勞工,有許多國際大企業的老闆,也因心臟病或中風發生猝死,都和慢性疲勞症候群脫不了關係。3年前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驟然中風病逝;2年前易立信中國總裁楊邁,在下班之後心臟病發去世;同年,美國麥當勞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坎塔魯波,在參加麥當勞全球贊助商代表大會時,突然心臟病發而搶救不急......,這些企業領導人在辭世前,都曾經非常積極且努力位公司拓展新局面,因此,也都算是過勞死的受害者。
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定義,是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而且無法因為睡眠或休息而緩解疲勞症狀;而患者也很容易因此發生感染,倘若患者本身又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較嚴重的疾病,便很容易引發猝死。由於過勞死發生得往往很突然,讓家人及親友措手不及,因此,發現慢性疲勞現象時,一定要就醫。
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症狀多樣化外,它的病因也是多因子,許多原因都可能是誘發病因;就像慢性疲勞症候群過去被稱為「雅痞感冒」般,許多研究也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是因病毒感染所致,這些病毒不一定為特定病毒,只要是在感染後會引發體內免疫系統產生反應的病毒,都可能會引發症狀;而出現短暫的記憶減退,和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因此,也認為和神經系統出問題有關。
而慢性疲勞症侯群患者,常有肌肉酸痛或關節疼痛的症狀,因此,也有人認為和肌肉系統有關。另外,也有統計發現慢性疲勞患者有較高的比例,同時也是過敏疾病的患者,由於過敏會誘發許多免疫反應,讓身體出現倦怠、身體酸痛、呼吸不順暢、頭痛等多樣性的症狀。因此,也認為過敏和慢性疲勞有關,當然,當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在夜間腦部持續缺氧中,也可能出現疲勞無法消除,且愈睡愈累、記憶力不集中,也無法持久的問題;長期下來,不僅有慢性疲勞症狀,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等問題。
睡眠債還不了
為何補眠了很久,仍無法提振精神?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說,「怎麼睡都睡不飽」是最常聽見的抱怨,然而除了少部分是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問題外;其實有這種困擾的人,根本就是平常積欠了太多的「睡眠債」,就算在怎麼補眠,也還不起。
很多人工作熬夜,或考前臨陣磨槍,甚至是上班族,為消除一天晦氣,忍著睡覺時間早就超過,到KTV或夜遊狂歡,總以為「沒關係,反正明天就放假了,可以補眠」,事實上陳濘宏說,睡眠債比卡債還難還。因為睡眠債永遠也補不回來。
陳濘宏表示,睡眠債並不是前天、昨天欠1個小時睡眠,今天在補2個小時就能補得回來的;由於補眠時睡的那幾個小時,都不是深眠期,而是睡眠週期的第1及第2淺眠期,這段時間易多夢,有時反會愈補愈累。
因此,才有「怎麼睡都睡不飽」的痛苦;偶一為之,這種痛苦是暫時的,若天天如此,很可能因失眠引發的血壓高、對肌肉產生的壓力、對免疫系統產生的影響......,最後就大反攻,讓你變成真正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
針對這類型引發的慢性疲勞,陳濘宏說最好就是別再欠睡眠債,慢慢地等組織修復完畢,精神就可再度回復;當然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為配合群體生活,偶爾也要熬夜和朋友把酒言歡,但是千萬不能當成習慣,相信體力也很快就能恢復。
陽壓呼吸器告別打鼾
陳濘宏表示,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著時會因呼吸道肌肉鬆弛而阻塞,無法吸入空氣,當大腦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患者才會醒來,使肌肉恢復張力,此時患者突然用力吸氣而發出很大的打鼾聲;因此,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造成精神症狀不佳外,研究發現,患者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是一般人的2倍、罹患缺血性心臟病危險是比一般人高3倍,而發生腦中風的風險則高了4倍,在兒童身上則會成為學習障礙,同時還會造成患者黑眼圈及臉部變形。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先從非侵入性的陽壓呼吸器改善,如果已經發生嚴重呼吸道及軟顎等軟組織鬆弛下垂,便必須進行呼吸道軟組織整形術來加以改善。
另外,約10%的睡眠障礙患者是屬於「肢動症」,陳濘宏說,肢動症特點是睡眠時腳的大拇指,或踝關節、膝關節會不自主的抽動,不但無法進入深睡期,睡醒後更會覺得腳痠麻,好像一整夜都在跑步累的半死,目前針對肢動症,可以補充多巴胺或補鐵,皆可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