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醫藥養生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中醫如何治療、調理冬季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門診中一位32歲男性患者,每次一到冬季全身表皮就乾成魚鱗片狀,脫屑隨著舉手投足四散紛飛,頭上還有著大片頭皮屑,幾年來症狀越來越嚴重,連臉皮也脫屑刺痛,此外,此患者有時還會流鼻血,患者屬於典型的血熱症狀,治療原則宜採清熱、涼血、止癢為主。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整體而言,中醫治療冬季癢以滋陰、袪風、養血、潤燥為主。中醫理論提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因此,血液循環好是關鍵;應讓氣血能調和促進末梢的血液循環,才能改善皮膚的乾燥問題。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可分為三種,包括: 一、血虛風燥型:一般以老年人多見,好發於冬季,病程較久,患者全身各處都可能有瘙癢的感覺,瘙癢的程度不定,常多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皮膚乾燥脫屑,可見抓痕、血痂、也可見色素沉著等繼發病損,常影響睡眠。藥方可用養血潤膚湯加減,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二、風熱血熱型:一般以年輕者為多見,病屬新起,瘙癢明顯。藥方可用荊芥、炒芩、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白癬皮、地膚子等加減。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 三、肝膽濕熱型:一般以外陰、肛門周圍、耳後多見,由於不斷搔抓,引起表皮剝脫、浸漬、血痂等繼發性改變。可用龍膽湯加減,以清熱除濕,祛風止癢。針對舌質紅、苔者,可加全蠍、地骨皮以止癢;皮膚肥厚脫屑者,可加阿膠、丹參以養血活血。 外敷部分,醫師指出,可用紫草根、當歸各二兩、麻油500c.c。將當歸放入麻油中浸泡30分鐘,大火煮滾,轉為小火,待當歸成焦黃色,轉為大火,放入紫草根,熄火燜5分鐘,過濾後即可抹於患處。有滋潤涼血止癢作用;適於皮膚乾燥、搔癢脫屑等屬陰血不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