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99年5月號
賞欣悅母養顏飲食法大公開
當了母親之後,你是否覺得自己的體力變差,容易感到四肢冰冷,而且看來面有菜色?這正是體內氣血不足的徵兆,透過日常飲食、運動來幫助補氣活血、健全脾胃,輕鬆吃出好臉色,讓身體充滿元氣。 氣血不足的中醫辯證 明明身體沒有明顯的病痛,卻看起來精神體力欠佳,照顧寶貝總是力不從心,這些跡象正透露出身體{起血不足}的訊息。什麼是{氣血}?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 {從中醫的角度,人體的狀態可以分成三大類:1.氣血不足;2.氣血過量;3.氣血調節不佳。}台北市中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博士說:{氣血不足的人,特別喜歡喝熱湯,不容易感覺口渴;站立時容易感覺頭暈,時常精神萎靡、怕冷、氣色差,而且體質虛弱一著涼就生病,有這些特徵的人就像典型的現代版"林黛玉"體質。而氣血過量的人,則容易有營養過剩、血脂過高的問題。至於氣血調節不佳的人,身體吸收養分的功能也會不好。}
補氣活血這樣吃 他指出,所謂{氣}是我們眼睛看不到的,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原動力,當身體缺乏原動力時,自然容易感覺疲倦、倦怠,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勁。而{血}指的就是載著氣運轉到全身的載具。我們的身體必須有足夠的氣血來消化吸收食物的養分,當血液循環功能不佳,無法將氧氣和養分傳送到身體各個部位時,自然容易感覺四肢冰冷,各部位功能變差,雖然不是大病,但就是從頭到腳都不對勁。 陳潮宗中醫師表示,氣血不足的人,可以常喝四物湯、滴雞精等來補充氣血。例如當歸、黃耆、人蔘、伏苓、山藥、紅棗、枸杞子等都有補氣活血的作用,可以加入魚肉、雞肉或排骨熬成湯經常飲用,讓身體氣血充足,攝取的食物養分也可以更好的為人體所吸收。 養脾健胃這樣吃 只有把氣血補足了,才有抵禦疾病的本錢。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想要氣血充沛,首先要將脾胃搞定。陳潮宗中醫師表示,脾胃部好的人,容易腹瀉,如果脾胃連五穀蔬菜都難以消化,那藥物就更難被消化吸收了。對於基本消化吸收不佳的人而言,山藥、芡實、薏仁就是最好的朋友。 建議可以將新鮮山藥、淮山山藥、薏仁(孕婦可將此食材拿掉)、芡實、紅棗去籽、小米、紅豆等材料泡水一晚後,將原料淘洗乾淨,放入果汁機中,若喜歡鹹口味,可以加入雞高湯(也可以加入清水和桂圓做成甜粥),湯汁稍微淹過原物料即可,約打一分鐘變成漿,再倒入陶鍋中慢火煲煮約15-20分鐘,過程中須經常攪拌才不會糊鍋。不論是產後體力差的媽咪、食慾不佳的幼兒、銀髮族都可以當成每天早餐的營養粥品,適量攝取以幫助健全脾胃功能,輕鬆養出好體質。 日常生活保健這樣做 此外,陳潮宗中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也要注意保暖、穿長袖衣褲避免讓身體著涼,多喝溫熱湯水忌喝冰飲,加上飲食調整,讓身體由內到外暖活起來,自然氣色佳、活力十足。 文 /Apple 採訪諮詢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博士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