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防治
陳潮宗
正常男性的血壓值,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不得高於 140 與 90mmHg 以上,女性朋友不得高於 130 與 80mmHg 以上,若其中有一項超過即為高血壓。罹患高血壓初期無自覺症狀,所以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必須定期量血壓。高血壓是現代人常罹患的高危險疾病之一,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攝食高熱量、高蛋白的精緻飲食,以及工作、環境壓力過大引起。高血壓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與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臟病有著密切的關係。高血壓病人常見的頭痛、後腦脖子僵硬多是膽固醇、三酸甘油等瘀積的現象,手指麻木耳鳴乃腦血管動脈硬化血液循環不良及壓迫神經。若兼見胸悶、胸痛、呼吸不順暢多屬心臟冠狀動脈狹窄及硬化的情形。
傳統中醫此病歸納屬「肝陽上亢」或「陰虛陽浮」所致,形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風-說認為人體稟賦陽氣偏盛,又兼精血損耗過度,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肝,肝臟失去滋養,以致肝陽偏盛,血壓上升。 二、火-此說為患者由於生活起居失常,破壞了體內的平衡原則,致使腎陰不足,心火暴盛,腎水不能對心火發制衡作用,形成陰虛陽亢的徵候。 三、痰-此說為體內濕痰盛,瘀阻經絡,致血管變細,血流不暢,故自古有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的說法。 四、虛-此說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在四十歲以後,此時「元」氣已衰,或者因為情緒問題損害「元」氣,因而發生高血壓,是屬本氣自病類型。
人在恐懼、緊張、憂鬱、惱怒,腎臟上方的副腎上腺就會立刻分泌一種腎上腺素,使動脈收縮血壓升高,在中國醫學中也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干擾精神情緒的穩定,七情會使五臟受傷,如「恐傷腎」、「怒傷肝」。肝腎在受到精神緒的影響下會使肝陰、肝陽、腎陰、腎陽失去平衡,尤以對腦、心、腎的影響最大。
血壓升高之時有中風之虞,患者應靜坐或躺臥或頭置冰枕或以冷水浸濕毛巾,雙腳置於溫熱水中,同時立即服用三黃瀉心湯,或黃連解毒湯加大黃,約三十分鐘血壓後即開始下降,不適症狀也就逐漸減緩消失,如若中藥方劑一時難找,則用針或尖銳物在火上燒過消毒後,刺雙手十指指尖處,在每指刺破處擠出如一粒米左右之血液稱為「十宣放血法」或加刺雙腳足心之「湧泉」穴,此法可緩解急性症狀,穩定後立即找醫師就診。
平日定期量血壓,在飲食則限制高鹽分、醣類、脂肪、刺激性食物,鬆弛身心,袪除精神維持平靜生活步調,因為精神緊張與動脈硬化都是誘發高血壓的原因之一,所以充足的睡眠、平日輕鬆的運動、注意保暖不受寒冷侵襲、避免用力排便、易怒、洗三溫暖,多攝食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的魚肉、大豆、海帶、山楂、芹菜、洋菜、芭樂,都是具有降血脂血壓之食物,當西方醫學把高血壓降至正常時,患者應以中醫治其本,如此才能治癒高血壓根本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