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減肥

 

陳潮宗

 

現代人都怕胖,肥胖除了影響美觀外,最主要的是常與各種疾病劃上等號,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痛風、若干癌症等,才使大家避之危恐不及。使用中藥減肥不單只能減肥而已,還可預防及治療因肥胖所形成的各種疾病。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肥胖的單味減肥中藥,可分為以下六大類:

 

瀉下藥:

1. 大黃: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通便等功效。據研究,大黃可加強大腸蠕動,抑制大腸內水分吸收,以促進排便;並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故可預防及治療因肥胖所併發的高膽固醇症;另有降血壓、抗腫瘤等功效。但孕婦及哺乳其間的婦女慎用,而患有慢性消化道潰瘍者嚴禁服用。

2. 火麻仁:味甘性平。具有潤腸通便、補血等功效,可治療習慣性便秘、老人及婦女產後便秘、高血壓等症。長期腹瀉者慎用。

 

利水滲濕藥:

1. 茯苓:味甘淡、性平溫。有利尿、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鎮靜、化痰等功效,主治尿少導致全身水腫、腳氣水腫、喉嚨痰多、激烈活動時會有嘔吐感、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尿多、遺尿者勿用。

2. 澤瀉:味甘鹹、性微寒。有利尿、清火瀉熱之功效,主治腎炎所導致的水腫、腳氣水腫、尿少、口渴、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症,特別適合中、高度肥胖患者服用。若有頭暈耳鳴、腰膝無力、怕冷、面色發白等症者忌服。

3.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有幫助排汗、擴張毛細孔、利尿等功效,主治水腫肥胖者兼有咳嗽、流鼻水、頭痛,及尿少、不易流汗等症。易流汗者夏天禁用。

 

袪濕化痰藥:

1. 半夏:味辛、苦,性溫,有毒。可除去體內多餘水分,並有化痰、鎮靜等功效,主治肥胖者伴有喉中痰多、活動易喘、頭痛、頭暈等症。孕婦忌用。

2. 枳實:味苦酸,性微寒。有通便、幫助排氣、利尿消腫等功效,主治上腹部脹滿疼痛、腳氣水腫、大便乾結等症。孕婦及慢性腸胃炎者慎服。

 

活血化瘀藥:

1. 川芎:味辛性溫。有活血化瘀、鎮靜、降血壓等功效,主治肥胖者兼有頭痛、胸腹疼痛、眩暈等症。孕婦及經期婦女、胃出血患者等勿用。若長期單味久服川芎,有令人暴亡之危險,應慎用。

2. 丹蔘:味苦,性微寒。有活血散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心絞痛、瘀血腹痛、關節疼痛、心肌梗塞等症。孕婦、習慣性流產者勿用,有出血傾向者不宜大劑量服用。

 

養血滋陰藥:

1. 何首烏:味苦甘,性溫。有補肝益腎、消腫止痛、潤腸通便、解毒等功效,主治腰膝酸軟疼痛、筋骨酸痛、遺精、高血脂等症。本藥非常適合脂肪型肥胖、重度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肥胖者服用。腹瀉者慎用。

2. 當歸:味甘苦,性溫。有補血、調經、鎮靜、潤腸通便等功效,主治貧血、月經不調、頭暈目眩、大便乾結、便秘等症。腹瀉者不宜服用。

3. 枸杞子:味甘性平。有滋補肝腎、強筋健骨等功效,主治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遺精、眼睛乾澀等症狀。腹瀉者忌用。

 

健脾益氣藥:

1. 黃耆:味甘性溫。有滋補強壯、利尿退腫、消炎等功效,主治體虛肥胖、水腫、中氣不足、活動易喘、糖尿病等症。若有咽乾舌燥、手腳發熱、小便黃、大便乾結等症者忌服。

2. 白朮:味甘性溫。有健脾除濕、利尿、健胃等功效,主治肢體浮腫所形成的肥胖、水腫腹痛、腹瀉等症。喀血、流鼻血及容易疲勞,並有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遺精等症狀者勿用。

 

一般食療減肥,可用綠豆 100 克、薏仁 100 克加水共煮成綠豆薏仁湯,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如果晚上飯後到睡前肚子餓時可服用,但記得糖要少放點,或以代糖代替一般的白糖及果糖。

 

不少想減肥的胖哥、胖妹們,可能是從報章雜誌、或聽從親朋好友的介紹,得知如防風通聖散等可以減肥的中藥方劑,便自行到藥房或 24 小時的藥店購買服用,但或許您並不知道,這類以大黃為主的中藥方劑,長期服用則易損傷脾胃功能,對女性而言還易出現皮膚乾燥的現象;還有些中藥服用過量會影響鈣質的吸收,長期服用則會出現骨質疏鬆。所以,想減肥的肥胖一族,服用中藥減肥還是要小心謹慎,並請教專業醫師,對症下藥,才不至於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否則只會花大把的金錢,還失去健康,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