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養生法
陳潮宗
長期吃素及偏食的女性要注意了!據統計,全台灣患有貧血的女性約有一半以上,因缺「鐵」而罹患貧血佔大多數,這其中與現代流行的「骨感美女」有關,讓許多時下年輕人一心只想減肥,什麼都不吃,到最後雖然瘦下來,也易出現皮膚不光澤、臉色暗淡無光、活力降低、缺乏體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倦及抵抗力減弱等,繼而賠上自己的健康。患有貧血的人,一般都會出現以下症狀,很容易來辨別: 1.皮膚及黏膜蒼白,尤其以面部、唇、舌、指甲及瞼結膜處最為明顯。2.心悸、呼吸急促、有時心前區緊悶不適的感覺,活動後更加明顯。3.有頭痛、頭暈、眼花、耳鳴、無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4.食慾不振、噁心、腹脹等,女性月經不調現象。
貧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一個綜合的症候,在許多疾病過程中,往往伴有貧血,而且可能以貧血為主要症狀。在人體的血液中所含的紅血球或血紅素量減少到一定標準時,就稱為「貧血」,健康者體內的紅血球之死亡和新生能保持平衡,所以血液中紅血球數目不會改變。貧血是指體內補給到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呈現減少的狀態,而血液中紅血球死亡數目增加,如果維他命 B 12 、葉酸等攝取不足、核酸代謝異常,皆會阻礙母紅血球的增殖。鐵為形成血紅蛋白所必需的原料,鐵質若攝取不足,血紅素的合成就會發生障礙,即是「缺鐵性貧血」。
在中醫古書《內經》中云:「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身而周於性命者也」。中醫對認為「氣為陽、血為陰」,血本不會動,而是由氣所推動,所以認為「氣為血之帥」,故中醫又稱為「氣血循環」。西醫則認為,血液所以能循環、流動,主要是靠心臟血管的收縮作用,與氣血沒有關係,所以稱為「血液循環」。
中醫治療方面,可用有補血功效的四物湯,加人蔘、黃耆,及可補脾胃之氣的四君子湯,以養血藥配合健脾補氣藥,能改善消化及吸收功能、增加營養吸收、刺激骨髓造血,有促進紅血球生成的作用。
藥膳食療 黃耆雞汁粥: 組成:母雞一隻(約 1000∼1500克)、黃耆15克、白米100克。 作法:將母雞剖開洗淨,水煮熬成雞汁,再將黃耆水煎煮汁,每次以白米 100克同煮成粥。 功效:補益氣血。
蓮子龍眼粥: 組成:蓮子 20克、龍眼15克、糯米30克。 作法:將蓮子、龍眼、糯米同煮成粥。 功效:可補脾胃之氣、補血。
一般國內資訊多半鼓勵大眾多吃蔬菜、水果來補充鐵質,這是因為胖的人越來越多,希望藉由鼓勵多吃蔬果來幫助減肥,其實肉類及動物的內臟,尤其是肝臟中含鐵量不但比蔬菜高出許多,還較易讓人體吸收,而肉類中紅色越深者,含鐵量越多。此外,豆類、全穀類、海澡類、綠色蔬菜等都是鐵的食物來源;而水果中如番茄、番石榴、檸檬、葡萄等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有助於鐵的吸收,也應多加攝取;女性在月經期的出血會失去大量的鐵,應特別注意鐵的吸收;平日適當去戶外運動,曬一會兒的日光浴,作息正常,不熬夜、睡眠充足,有助改善病情,使身體機能更有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