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扭傷

 

陳潮宗

 

  林小明, 10 歲,在班上是個運動健將,在一次學校的運動會中參與跳遠及接力項目,運動會結束後向家人表示,覺得右腳膝蓋部位疼痛,但膝蓋並無腫脹。隨後家人立即帶小明去推拿師傅那接受治療,推拿師傅判斷小明是因運動時傷及膝蓋,但經過一星期的治療,小明的膝蓋疼痛症狀仍無改善。之後經鄰居的介紹,家人改帶小明到診所來進行治療,經中醫師仔細檢查後,判定小明是「髖關節扭傷」而非一般膝關節的損傷。

 

對於髖關節的介紹-

一般人對於髖關節的了解較少,其實髖關節是人體上最大的活動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所構成,是個相當穩定的關節,但關節內部的血液供應並不是很好,加上活動量大,又負重人體上半身的重量,一但受傷後,恢復速度較慢。

 

而髖關節扭傷較常見於 4 -10 歲的兒童,因兒童的股骨頭發育尚未成熟,周邊韌帶比較鬆弛,所以家長須多加注意小朋友的活動,以免造成髖關節的扭傷或脫位。

 

易造成髖關節扭傷的原因-

造成髖關節扭傷主要是由於活動時從高處跳下,單腳或雙腳落地後,使髖關節瞬間承受過大的重力,或運動員跑步跨欄時,前腳踢的活動度過大等原因,造成髖關節的急性扭傷。

 

另外還有因長期髖關節過度的活動者,如長途行走者,爬山等,在患者已覺得不適時,並無做適當的休息,而造成慢性勞損,也是形成扭傷的潛在因素。

 

對於髖關節損傷患者的檢查非常簡單-

. 髖關節扭傷的患者, 患部有明顯的活動上障礙,最主要的表現為患者走路時一跛一跛的,有如小兒麻痺患者走路的形態,另有髖部的疼痛,腫脹及下肢不能著地等,平躺時下肢有假性變長現象。

 

2 . 在腹股溝處與大腿上段外側有明顯的壓痛點,有的患者除了局部的疼痛外,並沿著大腿內側向膝蓋放射疼痛。

 

3 . 將患者屈膝屈髖,醫生雙手握著患者膝蓋,並將上半身的力量加於患者膝蓋部位後,對患者做髖部 360 度的旋轉,若出現疼痛,則為髖部有扭傷、損傷。可做患側與健側的對照比較,較易判斷。

 

4. 另有一種「髖關節滑囊炎」和髖關節扭傷非常相似,多因感冒或身體細菌感染所引起,和運動引起的扭傷較不相同,須特別注意。

 

中醫對髖關節扭傷的治療-

. 在受傷的初期,須先做冰敷處理,再以青草藥膏敷貼於髖關節的前部與後部,一天兩次,因局部已有發炎現象,所以不可做推拿治療,以免惡化病情。急性期過後可做熱敷及配合推拿治療與青草藥膏薰洗、敷貼,以加強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 中藥治療:急性扭傷的初期,可使用「正骨紫金丹」,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後期則改服用「獨活寄生湯」、「疏經活血湯」進行慢性治療。

 

. 針灸治療:可以局部取穴為主,如環跳,風市等,並可配合陽陵泉,足三里,委中等穴治療。

 

患者應注意事項-

為了防範髖關節扭傷,須避免從高處跳下的動作,尤其是有發生過髖關節扭傷的小朋友,更要嚴格限制跳的動作,以免再度傷害,因長期的反復受傷,易導致局部韌帶鬆弛,而造成習慣性脫臼。飲食方面則須避免食用冰冷的食物。此外,還須注意有骨質疏鬆的老人,易造成股骨頸的骨折,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飲酒過量的人,容易造成髖關節的股骨頭壞死。

 

另外,除了上述常見的髖關節扭傷外,還有另一種髖部損傷叫「髂脛束肌慢性勞損」,又稱「彈響髖」,一般患者在髖關節活動時,有時會出現髖關節有嵌頓的感覺,甚至發出可聽到的彈響聲。彈響髖無明顯的疼痛感,患者只會在活動時感覺不適,只有少數人在關節出現嵌頓時有輕微的疼痛。

 

彈響髖的形成-

常因股骨大轉子與附近肌肉的長期摩擦而導致肌肉纖維化,當髖關節在做曲伸、行走的活動時,纖維化的肌肉束與股骨大轉子磨擦而出現嵌頓彈響聲。

 

對於彈響髖的治療-

須長期做局部熱敷,並配合推拿治療。推拿可先以 法進行局部大面積的放鬆,再加以對纖維化的肌肉進行彈撥,最後再做一些對髖關節的運動關節類手法。

彈響髖是局部肌肉已纖維化,所以在進行治療的療程須要較長的時間,患者須有耐心及恆心做持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