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陳潮宗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中國人逢年過節都以「吃」宴請親朋好友,因從前生活貧困,每當年節才有「好料」的補一下身體,現在則是力求清淡與健康養生,過油過膩、煎煮炒炸的食物雖然美味誘人,但是現代人個個都怕得到「高血壓」,只能品嚐、不可大快朵頤,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嗎?答案是「否」,諸如飲食、睡眠、壓力等,都是高血壓的成因;中醫將高血壓歸於「肝陽上亢」或「陰虛陽浮」所致,在中醫來說,高血壓的發生原因有四:

 

「風」:人體稟賦陽氣偏盛,又兼精血損耗過度,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肝,肝臟失去滋養,以致肝陽偏盛,血壓上升。

 

「火」:由於生活起居失常,破壞了體內的平衡原則,致使腎陰不足,心火暴盛,腎水不能對心火發制衡作用,形成陰虛陽亢的徵候。

 

「痰」:體內濕痰盛,瘀阻經絡,致血管變細,血流不暢,故自古有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的說法。

 

「虛」:此說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在四十歲以後,此時「元」氣已衰,或者因為情緒問題損害「元」氣,因而發生高血壓,是屬本氣自病類型。

 

血壓的控制由大腦皮質經視丘下部直接調節,穩定血壓與血管舒縮中樞,一旦中樞神經過度緊張,敏感的大腦皮質便引起血管興奮,以致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脈管狹窄、血流快速、血壓升高,因此造成高血壓。又因血管老化變窄,久之,血管與神經因缺乏血液的供養逐漸失去彈力,血管壁內又因飲食中的脂肪、蛋白質、醣類超過人體所需,而瘀積於血管之中,在中國醫學稱之「血瘀」,或稱「血毒」,導致必需有較強的壓力,讓血液流到全身,如果血液無法循環到各組織細胞時,組織細胞就會缺乏氧、營養而壞死,或引起病變。

 

人在恐懼、緊張、憂鬱、惱怒,腎臟上方的副腎上腺就會立刻分泌「腎上腺素」,使動脈收縮血壓升高,在中國醫學中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干擾精神情緒的穩定,就是與「腎上腺素」有關,七情會使五臟受傷,如「恐傷腎」、「怒傷肝」。肝腎在受到精神情緒的影響下會使肝陰、肝陽、腎陰、腎陽失去平衡,尤以對腦、心、腎的影響最大。

 

治病必求其本,高血壓中血壓升高和各種自覺症狀,是病之標,而導致血壓升高並出現各種症狀的原因即是本病之本,治療重點放在調理陰陽方面,而不是只專注於降低血壓,但標本是相對的,又可以互相轉化,所以根據病情不同,或標本兼治,或先治標後治本,以達到治本的目的。

 

以下四種高血壓基本證型常混合出現,既可互相影響又可互相轉化,故臨病時必須靈活運用:

( ) 肝陽上亢型:

以堅實型體質者發病為多,或由怒氣傷肝、氣鬱化火所致。常見頭脹,目眩,頭痛,目赤面紅,急躁易怒,口舌便祕,尿黃赤,舌苔黃,脈弦數有力或兼滑等證。冶宜涼血瀉火,平肝熄風。選方「加味鎮肝熄風湯」。

 

( ) 陰虛火旺型:

素體陰虛,或久勞傷陰,或久病耗陰而致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致肝風內動而發病,即所常見工作壓力過大,目眩眼花,頭重腳輕或偏頭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手顫抖,手腳心發熱,入夜口乾,舌紅,苔薄白或無苔,脈細數等證。治宜育陰潛陽,柔肝熄風,選用處方「天麻鉤籐飲」。

 

( ) 腎陰虧虛型:

多由先天不足,後天勞傷過度致腎精虧耗,也就是身體虛弱但工作過了頭忘了休息。主要症狀為頭暈目花,頭內有空洞感,腦轉耳鳴,記憶力減退,腰肢酸軟,精神萎靡,易倦怠,舌紅,脈細無力,兩尺脈弱。治宜滋腎填精,養肝熄風。方選「杞菊地黃湯」。

 

( ) 痰濁上犯型:

素體肥胖或嗜食肥甘者也就是肥胖中廣型,也可說是蘋果型身材,積濕生痰,痰濕壅盛,致肝風挾痰上擾而發病,常見頭脹且重,眩暈,胸痞滿悶,少食多寐 ( 愛睡 ) ,嘔惡痰涎,舌苔自膩,脈弦滑有力。治宜化痰降濁,健脾潤肝。方選「加味溫膽湯」。

陰陽兩虛型高血壓病常用穴位為: (1) 氣海、關元、腎俞、三陰交。 (2) 風池、中脘、合谷、足三里,加上用貼必靈 ( 肉桂、牛膝、桑寄生、天麻、靈芝 ) 外敷湧泉穴治療。

藥枕治療陰陽兩虛型原發性高血壓,藥枕由野菊花、淡竹葉、冬桑葉、生石膏、白芍、川芎、磁石、蔓荊子、青木香、晚蠶沙等藥組成。

 

非常鼓勵高血壓以及健康者運動,運動可促進心血管系統健康, 1. 降低血黏度 ,提高血液流變性,改善微循環。 2. 調整大 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及改善神經調節功能。 3. 降低微血管、微動脈及小動脈的張力 ,降低血壓。 4. 發揮身體和血液循環的代償機能 5. 穩定情緒,抑制心身緊張,消除焦慮狀態。

 

高血壓患者運動時間要避免清晨和晚間,因研究顯示,人體血黏度從 20:00 至次日 6:00 呈上升趨勢,以 0:00 6:00 升高最明顯,這與腦中風多在凌晨數小時內發生相一致;為避免誘發病情加重,清晨不宜進行中、強度的體育活動;從科學角度,心血管病患者運動宜在 9:00-11:00 ,或 16:00-19:00 之間進行,清晨可到戶外散步吸收新鮮空氣,同時做些氣功、太極拳等活動。

  

氣功:以放鬆功較好,也可酌用站樁功、強壯功和動功等。練功原則強調「鬆」、「靜」、「降」,要求配合意念和簡單的動作,切忌長時間等長收縮運動。意念的部位宜低於心臟位置,如丹田、湧泉穴等。呼吸宜用順呼吸法,要適當延長呼氣時間,以提高迷走神經的興奮性。

 

太極拳:太極拳動作柔和,肌肉放鬆且多為大幅度活動,並要求思緒寧靜,從而有助於降低血壓。如體力不支不能打完全套太極拳,選擇其中幾節反復練習也會收到效果。

步行:步行可從 70-90 / 分鐘開始,精神放鬆,持續 10 分鐘,主要適用於無運動習慣的高血壓患者,必須堅持循序漸進,每次活動不應出現不適反應。心率一般控制在 130 / 分鐘以內。

 

平日定期量血壓,在飲食則限制高鹽分、醣類、脂肪、刺激性食物,鬆弛身心,去除精神維持平靜生活步調,因為精神緊張與動脈硬化都是誘發高血壓的原因之一,所以充足的睡眠、平日輕鬆的運動、注意保暖不受寒冷侵襲、避免用力排便、易怒、洗三溫暖,多攝食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的魚肉、大豆、海帶、山楂、芹菜、洋菜、芭樂,都是具有降血脂血壓之食物;高血壓不是一天造成的,不管是高血壓患者或是健康者對血壓的保養都應要「長期抗戰」!維持好血壓、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