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看寺廟藥籤
陳潮宗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中國人喜歡在過年到廟宇拜拜祈求來年健康平安、諸事順遂,也有求神問卜解除心中疑惑,有些供奉醫藥神祇的寺廟,也可以問病求張「藥籤」,中國藥籤流傳已久,種類眾多,有許多歷史悠久的中藥行,都還保留著幾百年前的藥籤本,什麼時候有藥籤的出現、藥籤是由何人所著作?皆已不可考,有些研究認為 寺廟的「藥籤」 與一些 祭祀、驅邪的含意相似。
目前台灣許多寺廟仍有提供藥籤服務, 如何求一張藥籤?與一般求籤的方式差不多, 通常病人或病人的親友到寺廟,首先上香說明來意,再來手擲「 筊 杯」,等「 筊 出」象徵准許使用的「聖杯」後,到籤筒拿出一支籤,再從籤盒中取出相對應的籤詩,然後到附近的中藥店或者青草藥店配藥,受理藥籤的藥店也適度更改藥簽中的配方及用量,給予病人更適當的治療,如果藥籤與病人主訴的疾病「牛頭不對馬嘴」,藥店店家通常會請病人再去問一次神明、求第二張藥籤,所 以舊時代藥店老闆通常都兼做醫師,也是病人用藥安全的把關者。
現在保留的較完整的藥籤就屬《保生大帝藥籤》,台北保安宮的《保生大帝藥籤》據傳為保生大帝生前所遺留下來的 ,考察保生大帝之歷史資料,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大道公、大道真人、真人仙師、吳公真仙等, 姓吳名本,字華基,號雲東,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之白礁鄉,真人天資聰穎,博覽群冊,精通醫術、天文、地理、禮樂、刑政,尤其對於醫道更有精闢的見解,懸壺濟世、救人無數。傳說他十七歲遊崑崙山時,曾於行腳途中遇見西王母,王母授予濟世妙方及斬妖伏魔之術,宋仁宗時曾以絲線過脈,醫癒國母,帝欲封官加爵而不受,乃選太監帽戴之, 一生茹素,亦未婚娶, 仙逝後常顯聖救駕救世,後人奉為醫仙 ,所以保生大帝是信徒的心靈寄託 。
早期醫藥不發達的年代,保生大帝所賜予的藥籤是信眾解決病痛之方,籤方之靈驗常為信眾所津津樂道,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不禁懷疑 藥籤是否真的有科學根據?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將宮中有兩百多年歷史的《保生大帝藥籤》,聘請北京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魯兆麟先生,以科學的角度主持編註,並且查明每首藥籤的出處,證明保生大帝藥籤多出自古醫書《濟生方》、《傷寒論》、《金匱要略》、《丹溪心法》、《聖濟總錄》、《小兒藥證直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些是先人自行嚐試之驗方,每首藥籤都有明確療效,並依照主治病證分為內科、外科與小兒科等。
除了 台北保安宮外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對於「臺灣地區寺廟藥籤現況之調查研究」做出了一分報告,因為各地寺廟「藥籤」皆以治病為目標,如果藥籤上列有有毒藥物,將可能危害健康,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學院張永勳教授等人走訪台灣各地寺廟,並收集各地寺廟之藥籤,將其分析,發現可分為八個體系,但每一系統與所祀主神並無絕對關係;本研究在毒劇藥物方面僅發現雄黃,在保育動物方面發現有犀牛角、虎骨及雄膽等,亦發現有管制藥物罌粟殼及危險物舊鐵釘與紋銀等內容之藥籤。
疾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找出病因、對症治療,信眾對神明開出的藥籤與病症是否相符,可能不止單純機率的問題,所以藥籤代表的是「精神」和一種無限的可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