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病因與治療

 

陳潮宗

 

摘要

  高脂血症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動脈硬化、冠心病、腦中風等原兇,本病在中醫典籍並無具體的描述,僅有「痰濕」、「濁阻」、「肥胖」相似之論述;歸究病因多因飲食傷脾、勞心思慮過度、老年機能退化所致。丹參降脂散是臨床上不分病因首選之處方,可搭配不同之體質給與與適當之調整。

關鍵字:膽固醇、高血脂。

前言

  血脂是血漿或血清中脂類的總稱,主要是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磷脂、游離脂肪酸等。血中脂類增多,超過正常範圍稱為高血脂症,又稱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特別是老年人在此基礎上容易繼發其他許多的疾病,如動脈硬化、冠心病、腦中風等,對老年人危害極大,因而防治高血脂症對老年人十分重要。

  根據現行的檢查數據,血液總膽固醇的指數最好小於200m/ dl,因為當總膽固醇大於200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即直線上升。另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能小於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能高於35m/ dl,幾乎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理由是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酸甘油脂、膽固醇結合,沈積在血管壁,形成粥狀動脈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則與膽固醇結合,將其帶至肝臟代謝掉。

  高脂血症在傳統醫學屬「痰濕」、「濁阻」、「肥胖」等範疇。古人雖然不知道血脂增高,但已經注意到它的存在與危害,尤其對過食肥甘引起高脂血症的危害性早有認識,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高梁之變,足生大丁”、《三因方》:“飲食飢飽,生冷甜膩,聚結不散,或作痞塊,膨脹滿悶”。中醫在治療上特別重視節制飲食,如《醫學心悟》提出養身之道,第一條即是節制飲食,認為:“人身之貴,父母遺體,食欲非宜,疾病峰起,外邪乘此,纏綿靡已,浸淫經絡,凝寒腠理,變症百端,不可勝紀”,已經注意到飲食與疾病的關係。

病位與病理

  高脂血症屬中醫「污血病」範疇。污血者,不潔之血,乃飲食水穀之濁氣,水穀不化之痰濁,瘀滯不通之血液結於脈中而成。主要是飲食傷脾,年老精虧所致;其病位在血脂,涉及心、肝等臟腑,而脾弱腎虛,痰瘀阻脈為病理基礎。

病因分類

  • 飲食傷脾:飲食所起,嗜食肥甘膏梁厚味,膩脾礙胃,運化不利,水穀難以隨食隨化,淫精於脈,則成為痰瘀,發為本病。
  • 勞傷心脾、心脾兩虛:過勞所引起,勞心思慮過度,宗氣過耗,心脾受傷,心主血脈,心氣虛,血行遲緩,瘀血內生;脾氣虛,運化失職,水穀不化精微,痰濕內生,病久入絡,痰濕阻脈絡,瘀血內生。
  • 年老精虧:因老年機能退化所引起,高脂血症在中老年後發病率明顯增加,女子多在更年期後,男性患者多在中年後發病,與中醫腎虛理論不謀而合。年老腎精虧虛,精血不足,血脈不利而為瘀。另一方面腎為先天之本,腎氣對各臟腑器功能起著推動溫煦的作用。同時腎陽又主司一身之水液的蒸化,如腎陽虛衰,可導致五臟功能之減退,使水液的輸布失常,水液化為痰飲,發為本病。

治療

「丹參降脂散」是臨床上不分病因首選之處方,本方以集合現代藥理研究為構成本方之動機,高脂血症的發生是由多臟腑功能失調所致,本病之屬性為“本虛標實”,本虛以脾、腎為主,標實為痰瘀,病位在血脈。治療上應補臟腑之不足,化淡濕,活瘀血,以推動氣血之運行。

「丹參降脂散」的組成及原主要作用為吾人所熟知之外,其藥理作用分析如下值得參考:

()丹參:有降低膽固醇之作用,增加冠狀血流。

()澤瀉:干擾膽固醇的吸收。

()何首烏:抑制腸道吸收膽固醇並促進血漿中膽固醇的運輸及清除。

()決明子:含有蘆薈大黃素,能促進腸管蠕動,抑制膽固醇吸收。

()茵陳:含有香豆類素,可降低血清及主動脈弓段膽固醇含量。

()山楂:可減輕脂類在器官沈積。

()三七:含黃酮,有降脂作用。

()虎杖:含大黃素,可減少外源性膽固醇過多進入體內。

()蒲黃:減少膽固醇在腸道吸收,並促進排出。

()薑黃:促進膽汁排泄,達到降脂作用。

 

治療上以「丹參降脂散」為主劑即可。依辨證之不同而可以有幾種調整。

 

  • 健脾利溼:脾胃是運化水榖之重要器官,健脾可促進食物的消化,痰濕不生,用丹參降脂散加黨參、白朮、茯苓、薏苡仁等補脾益氣、化濕和中。
  • 滋補腎精:動脈粥樣硬化多見於老年人,年老腎精或腎氣虧虛,痰濁瘀血內阻於脈,發為本病,可用丹參降脂散重用何首烏,加熟地、續斷、桑寄生、杜仲、枸杞、女貞子等補腎之品,使血脈充實,脈通暢。
  • 養心益氣:心主血脈,心氣旺盛則血行暢通,心氣虛弱則血行不利,補益心氣可助血通行,用丹參降脂散重用丹參加人參、甘草等。
  • 疏肝理氣:肝主疏泄,助脾運化,可選用丹參降脂散加柴胡、香附、川楝子等疏肝理氣之品。
  • 化痰除濕,活血治標:本病以痰瘀為標,化痰除濕藥,可選用陳皮、瓜蔞,澤瀉、菖蒲、海藻、白芥子等。
  • 活血化瘀,可選用桃仁、紅花、丹參、水蛭、川芎、蒲黃等。

 

另飲食上常建議病人攝取下列食物也有益降低膽固醇之功效。

  • 綠豆和豆類膳食:植物性固醇能競爭抑制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並增加其排泄作用。
  • 芥菜花、茶葉、大蒜、金銀花、葡萄葉、大麥根鬚等皆有降脂作用。

 

病例一

患者:張先生,60歲。

主訴:頭昏目眩、失眠多夢、手足麻木、腰痠項強、記憶力消退,已半餘年。

四診:舌淺苔薄白、氣息微弱、脈弦濇,診斷為高脂血症;檢驗報告如下:三酸甘油脂251mg/dl膽固醇422mg/dl

治則:滋補肝腎

處方:丹參降脂散8公克,加熟地3公克、杜仲2公克、枸杞2公克,3×7/p.c

追蹤:服藥一週後複診,諸症皆減輕,但手足仍麻,乃囑其飲食宜清淡,多運動,持續服藥。月餘後,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已回復正常。

 

病例二

患者:陳女士,52歲。

主訴:口乾口苦、胸悶氣短、便秘、性情急躁、手麻項強、不寐、煩躁易怒,已年餘。

四診:面色暗黃、氣息較粗、舌質黯紅、舌苔黃膩,診斷為高脂血症;檢驗報告如下:三酸甘油脂320mg/dl、膽固醇300mg/dl

治則:疏肝理氣。

處方:丹參降脂散8公克,加柴胡3公克、香附2公克、川楝2公克,3×7/p.c

追蹤:病人再複診,症狀皆改善,為仍覺口苦、便秘,囑其多喝水。仍繼續服藥,約五週之後,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已恢復正常。

 

結語

  應酬多,運動少,過多的飲酒與油膩食物所引起的高脂血症,只要加強運動,改變飲酒飲食習慣即可得到改善,服用丹參降脂散常有良好的反應,至於年紀較長的患者往往有臟腑功能失調,則需要配合藥物治療。西藥降血脂效果很快,但服西藥降血脂藥常造成肝功能異常及停藥後迅速反彈現象,中藥治療是一種良好的選擇,若患者兼有肝病的情況之下,那中藥就是是唯一的選擇。

 

參考文獻

  •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知音出版社。
  • 林昭庚主編,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 張志鈞、李政育主編,實用中西醫結合老年病等,啟業書局。
  • 施奠邦,中醫食療營養學,知音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