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飲在溫病的運用

 

陳潮宗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摘要:

桑菊飲出自《溫病條辨》,杏仁、連翹、薄荷、桑葉、菊花、桔梗、甘草、葦根八味藥材,能疏風散熱、宣肺止咳,本篇介紹桑菊飲除風溫外,也可用於治療中耳炎、鼻前庭炎、扁桃腺炎、紫癜症、咳血、帶狀?疹、腎炎等病。

關鍵字:桑菊飲、溫病條辨、疏風散熱、溫病、外感風熱、風熱感冒。

 

一、前言

辛涼輕劑桑菊飲出自於吳鞠通《溫病條辨》,對疏風解表、清熱止咳、外感風熱嗽有良效多運用於感冒發熱、頭痛目眩、咳嗽、舌苔薄白及脈浮,原方組成為杏仁二錢(7.5g)、連翹一錢五分(5.625g)、薄荷八分(3g)、桑葉二錢五分(9.375g)、菊花一錢(3.75g)、苦梗二錢(7g)、甘草八分(3g)、葦根二錢(7.5g),以二杯水煮取一杯,一日兩次。

二、方劑功效

桑菊飲的功效為疏風散熱、宣肺止咳,其八味藥材其功能分述之,杏仁能去痰止喘,瀉肺潤腸作用;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病、丹毒、斑疹、癰瘍腫毒、小便淋閉;薄荷疏風散熱、解毒,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桑葉祛風清熱、涼血明目,治風溫風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痹癮疹,能利五臟、通關節、下氣、清肺瀉胃、涼血燥濕;菊花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治療頭痛、暈眩、目赤、心胸煩熱、腫毒;桔梗開宣肺氣、祛痰排膿,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痛、痢疾腹痛;甘草可鎮咳、抗炎、抗菌、抗過敏,能抑制胃液分泌、緩和潰瘍、鎮痙,且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作用;葦根具清熱、生津、除煩、止嘔作用,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反胃、肺痿、肺癰、解魚毒。(1、7)

 

三、一般臨床應用

我們常在臨床上以桑菊飲疏風散熱、宣肺止咳,治療風溫初起身熱不甚、頭痛鼻塞、咳嗽、咳痰不暢等。

內科表典》記載外感咳嗽,風熱犯肺,其症狀咳嗽氣粗或咳聲嘶啞,痰黏稠或黃、量少,咳痰欠爽,苔薄黃,脈浮數,可伴見風熱犯表證,也可見於多數急性支氣管炎或肺炎初期等(毒血症較顯著),多見於春季;病因病機為肺失清宣,處方用藥桑菊飲,以疏風清肺、化痰止咳為治療目標。

《內科表典》記載風熱頭痛,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欲飲,便秘溲黃病,舌質紅,苔黃,脈浮數,病因病機為風熱上擾,阻於脈絡,處方用藥桑菊飲加黃苓、梔子,以疏風清熱、清利頭目為治療目標。

《溫病•上焦篇》:「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每天兩次,兩三天仍未緩解者,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營,加元參二錢、犀角一錢。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細生地、麥冬、玉竹、丹皮各二錢。肺熱甚加黃芩。渴者加花粉。

《溫病•上焦篇》:「感燥而咳者,桑菊飲主之。」

 

四、特殊臨床運用

桑菊飲風散熱的作用,也被廣泛的運用於各科治療。

 

耳鼻喉科疾病

卡他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屬風熱犯肺,肺氣無法宣洩,熱邪上擾耳竅,閉塞耳之氣道,以桑菊飲疏風清熱,宣肺通竅,加蒼耳子、川菖蒲芳香通竅,複診時加入升麻以引經升陽、散邪。(2)

鼻前庭炎(vestibulitis of nose):病因多由分泌物刺激鼻前庭受產生瀰漫性炎症,本病為風熱之邪克於肺經,熱邪循經上灼鼻竅,以桑菊飲疏風清熱,再加黃芩加強清肺功能,加麥冬養陰潤燥,加蒼耳子引經通竅,此方祛邪而不傷正,清熱而不傷陰,多能奏效。(2、7)

扁桃腺炎(Tonsillitis):為咽頭黏膜急性發炎所引起,治療方除桑菊飲八味,另加金銀花、蒲公英、黃芩、荊芥、牛蒡子、浙貝母,高熱加水牛角,咳嗽加竹茹,咽劇痛加土牛膝,便秘加大黃,有效率達97.14%。(8)

 

血液疾病

過敏性紫癜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此病為累及毛細血管過敏反應疾病,屬於血證,患者多形體不足,氣血未充,衛外不固,風邪外感,內鬱肌膚,化熱化火,灼傷血絡,血液於脈外所致,桑菊飲加減以清熱涼血、疏風脫敏,方劑含除桑菊飲八味,另加野菊、炒槴子、荊芥、紫草、赤芍、白芍、蟬衣、水牛角。(5)

 

呼吸系統疾病

咳血:因受涼咳嗽痰中帶血,色鮮紅與暗紫,證屬素體肺有燥熱,肝火之盛,復感風溫之邪,灼傷肺絡,迫血妄行,宜辛涼開肺,寧絡止血,用紫菊飲加減,方劑含除桑菊飲八味,另加黃芩、地骨皮、白茅根、生地、黛蛤散。(5)

 

皮膚科疾病

痤瘡:患者面部痤瘡加長期咳嗽,原因是肺經風熱上炎,壅熱阻塞毛孔而生,以桑菊飲宣肺清熱,加車前子引熱下行,玄參、桑白皮、白鮮皮清肅肺金,疏散肺衛之雍熱,合用清肺熱,毛孔利疏諸症則癒。(6)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由水痘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感染所致,與免疫機制有關,此症為火毒侵肝膽經,肝膽經實火上擾,以滋陰、養肝、祛血瘀標本兼治,方劑含除桑菊飲八味,另加生地、赤芍、當歸滋陰柔肝,柴胡、丹皮疏肝理氣涼血,蟬蛻祛風止癢,大清葉清熱涼血,有抗病毒之功,車前子利尿泄熱。(4)

 

泌尿系統疾病

小兒急性腎絲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為一或兩側腎臟瀰漫性非化膿性發炎,多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屬中醫水腫病的範籌,小兒純陽之體,陽氣比陰氣旺盛,患病易從熱化,再則肺為嬌臟,脾常不足,肺之宣降及脾之運化功能不全,感受六淫之後易化溼熱毒邪蘊結體內,導致肺失宣降,脾失運化,腎失氣化,水之內停形成水腫,方劑含除桑菊飲八味,另以桑皮疏風清熱解毒、宣肺行水,白茅根、地膚子清熱利水,通調水道不傷陰,合用則熱毒清解,肺氣宣通,水濕下行,水腫自消。(3)

小兒陰常不足,臨床清熱之藥不可過於苦寒,利濕不宜太過,要淡滲利濕,中病即止。(3)

 

五、結語

桑菊飲在臨床上被廣泛運用,以疏風散熱為主,加減藥材增強某方之效,用於中耳炎、鼻前庭炎、扁桃腺炎、痤瘡、帶狀皰疹、小兒急性腎絲球腎炎等症,治療之效在一定水準之上,使桑菊飲未來可以運用於更多途。

 

六、參考文獻

1中山製藥:常用漢方選輯,中山製藥、高雄:436-437,1993。

2王雅玲,桑菊飲在耳鼻喉科的運用,河北中西醫結合雜誌7:4,1998。

3牛雪華,桑菊飲加減治療小兒急性腎炎50例,湖北中醫雜誌21,1999。

4李洪兵,臭靈丹與桑菊飲加減治療頑固性帶狀泡疹臨床觀察,中華民族民間醫藥雜誌42,2000。

5胡春蘭,桑菊飲臨床新用舉隅,實用中醫藥雜誌16:3,2000。

6范東林、顏敏,桑菊飲臨床新用,湖北中醫雜誌23:12,2001。

7張伯臾,中醫內科學,知音、台北:63、132,2002。

8楊麗芬,桑菊飲加減治療化膿性扁桃體炎35例,內蒙古中醫藥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