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
陳潮宗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摘要: 多數產婦產後會有短暫的情緒低落、失眠、疲倦、頭痛、食慾不佳等情形,依照症狀程度可分為產後沮喪、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為10-20%,病因為內分泌因素、身體因素、心理因素,西醫治療與一般憂鬱症類似,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然而大部分精神科藥物都會經過乳汁排除,所以在服藥期間都建議不要哺乳;產後憂鬱症在中醫屬「鬱症」範疇,辨證有二,一為肝氣鬱結,治療目標宜疏肝解鬱,方用逍遙散加減,另一為心神失養,方用甘麥大棗湯加減,協助產婦生活調適,並在產前預先做好心理準備,防患於未然,盡量避免產婦受憂鬱症之侵擾。
關鍵字:產後憂鬱症、鬱症、肝氣鬱結、心神失養、逍遙散
前言 經歷生命誕生的喜悅後,可能多數產婦會有短暫的情緒低落、失眠、疲倦、頭痛、食慾不佳等症狀,醫學稱為產後沮喪(Postpartum blue),依程度不同可以分三級,為產後沮喪、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這些產後心理疾患對產婦的身、心、靈、家庭、社會皆有很大的影響,進而影響產婦的生理,而且產後憂鬱症者極可能造成嬰兒憂鬱症(Baby blues)(1),影響新生兒才智發展,乃至身心健康與成長。
病理病因
內分泌因素:懷孕後體內雌性素(Estrogen)、黃體素(progesterone)升高,產後這些激素迅速降低,影響腦部的活動(2),引發產後憂鬱症。 身體因素:因為生產過程的疼痛,與產後的不適導致緊張、恐懼,產婦身心壓力大,引起產後憂鬱症。 心理因素:在產後第一個月產婦的心理有暫時的退化現象(2),行為較為孩子氣,心情處於脆弱、易受傷害的狀態,對於新生兒的照顧不熟練,必須要重新學習多種角色的扮演,如當個母親、當個媳婦與妻子等等壓力,導致產後憂鬱症。
臨床診斷
產後沮喪的發生率為26-85%(3)(4),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為10-20%(4),多數產婦承認曾有過產後沮喪的經驗,一般發生在產後第三天到一週,產婦會有一種失落、空虛的感覺,出現失眠、焦慮、憂鬱、疲倦、頭痛、食慾不佳的症狀,過程非常的短暫,臨床上2週內即會恢復。 而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會持續2週以上,2/3者一年內可完全恢復,症狀為心情低落、對大部分的活動明顯降低興趣或意願、體重明顯增加或降低、失眠或睡眠過多、疲倦或體力喪失、感到缺乏人生價值或有罪的、思考力降低及注意力不集中、精神運動性過度或遲滯的症狀,甚至於反覆思索死亡的意義,有高達50%的產婦會不自覺的想要傷害新生兒的衝動(4),這種衝動導致產婦無法從事某些日常生活工作,如不敢拿剪刀、害怕與新生兒獨處、不敢幫新生兒洗澡等,對於整個家庭的關係與未來影響深遠。
西醫治療
治療方面與一般憂鬱症類似,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藥物治療一般在一到三週後才會有明顯的改善,治療藥物有三環類抗鬱劑(TCAs)、四環類抗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阻斷劑(SSRI)(2),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阻斷劑是目前最常用的,藥物半衰期長,一日一次即可,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很適合產後憂鬱症的治療。 大部分精神科藥物都會經過乳汁排除,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與血中濃度相等,因此新生兒藉由乳汁得到的藥物劑量約為產婦服藥量的0.1-1.0%,所以建議產婦服藥後至少需間隔4小時以上才可以哺乳,或者服藥期間不要哺乳,以測安全。
辨證論治
產後憂鬱症在中醫屬「鬱症」範疇,一為肝氣鬱結,另一為心神失養,嚴重的產後精神病則屬「癲症」或「狂症」,典籍中論述「鬱症」的病機,多以臟氣虛弱為發病前提,《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諸鬱,臟氣病也,其本源於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5)在孫一奎所著的《赤水玄珠•鬱門•鬱》寫道:「有素虛之人,一旦事不如意,頭目眩暈,精神短少,筋萎氣急」,說明身體素虛、臟氣虛弱者好發鬱症,生產後產婦乃氣血雙虛之體,故特別易發產後憂鬱症。
1.肝氣鬱結
肝氣鬱結則肝失條達,症狀見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悶脅痛,若肝氣橫逆犯脾,表現腹脹噯氣、不思飲食。 治療目標宜疏肝解鬱,方用逍遙散(6),氣鬱重,証見胸肋乳房脹痛、焦慮,加青皮、香附、鬱金;肝鬱化火,基本方去當歸,加牡丹皮、槴子、生地、鬱金;乳汁澀少、乳房脹硬加夏枯草、蒲公英、香附、王不留行;兼氣血虧虛、氣少懶言、夜不安眠,加人參、黃耆、桂圓、山藥、木香、大棗;噯氣、胸悶加旋覆花、薑半夏,月經不調加丹參、赤芍、香附,行經腹痛加延胡索、小茴香、五靈脂;病情好轉或痊癒可以用科學中藥之逍遙散養護。給予情緒護理,關心患者的情緒,配合輕鬆的運動增加腸胃蠕動,減輕腹脹噯氣,如散步、慢跑等。針灸治療取穴期門、太衝、陽陵泉、足三里;可多食韭菜、香菇。(7)
2.心神失養
為心氣不足、心失所主,導致心神失養,症狀為心神不寧,精神恍惚,悲傷欲哭,意志不定,舌淡薄白,脈細弱(8)。 治療目標為養心安神,方用甘麥大棗湯,臨床可加酸棗仁、柏子仁、龍骨、牡蠣養心安神;心煩易怒、失眠可加磁石、珍珠母。
預防措施
1.在懷孕時期做好心理建設,對於產後的生活改變有所了解與準備,減輕產後的緊張、恐懼心理。 2.產後協助調適心理的壓力,減少心理、精神上的刺激。 3.產後諸多壓力以及照顧新生兒的責任,無法擁有良好的睡眠,家人應幫忙分擔照顧新生兒的責任與壓力,讓產婦身心可以休息、放鬆,研究顯示家庭支持系統越好者,產後心緒不良越少(9)。
生活調適
1.即早哺餵母乳:哺餵母乳的成功經驗,增加產婦的自信,幫助脫離產後憂鬱症。 2.多運動:增加對產後身體的自信,減少憂鬱。 3.適時外出活動:為人母後可能有許多限制,例如社交活動減少、必須照顧孩子,適時的將孩子脫給親友,與朋友吃飯、聊天、散心,減輕壓力。 4.每日打扮自己:整天待在家中著睡衣、披頭散髮,自己也覺得難過,可以適時將自己裝扮輕爽、舒適、美麗,讓心情、精神為之振奮。
參考資料
1.林哲玲:產後憂鬱症(PPD),臺北市藥師公會會刊,台北,1996;14(2):31-36。 2.黃仙萍、王國興、魯建英、陳亞那:對產後抑鬱症相關問題的探討,護理研究,山西,2004;18(1):109-111。 3.施紅萍:產後憂鬱的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河北,2004;3(3):402。 4.陳如意、張國欽、杜明勳:產後心理疾患,基層醫學,台北,1996;11(11):216-218。 5.金智生、吳立文:鬱病辨治規律淺析,中醫藥學刊,遼寧,2003;1(6):1921-1922。 6.張敏:逍遙散加減治療產後憂鬱症42例,吉林中醫藥雜誌,長春,2001;2:24。 7.劉正萍:淺談對鬱症的辨證施護,貴陽中醫學院學報,大陸,1996;18(4):52-53。 8.雷順群:中醫內科學講座(7)鬱証,中國鄉村醫藥雜誌,大陸,2003;10(7):67-68。 9.劉蘭芬、張志華、趙貴芳、侯瑞華、王愛珍:產後心緒不良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中華婦產科雜誌,大陸,2004;39(1):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