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總院忠孝分院宜蘭分院 台南分院松山分院大安分院

 

辨證治療產後缺乳 

陳潮宗

摘要:
  正常產婦產後應有豐富乳汁排出,然而並不是每位產婦都有足夠的母乳來哺餵,醫學將「乳汁量少,甚至全無,不夠餵養嬰兒」定義為「產後缺乳症」,乳汁來源於臟腑、血氣、沖任,產婦的乳汁是否充足與脾胃血氣強健有密切關係。產後缺乳分氣血虛弱、肝氣鬱結兩型,《針灸大成》:「無乳,膻中、少澤,此二穴神效。」配穴取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太沖、內關、期門等,也有許多臨床方劑治療的研究,都有良好療效,哺乳對產婦與嬰兒的好處眾多,治療產後缺乳對於下一代極其重要。

 關鍵字:產後缺乳、哺餵母乳、氣血虛弱、肝氣鬱結、針灸治療

一、前言

  正常產婦產後應有豐富乳汁排出,生產後如體力許可的情況,可以立即哺乳,一般產婦每天的排乳量可達1000㏄以上,排乳量之多少,與個人的體質、乳腺是否暢通及營養、睡眠、休息、情緒、哺乳能否定時有密切關係。

  然而並不是每位產婦都有足夠的母乳來哺餵,醫學將「乳汁量少,甚至全無,不夠餵養嬰兒」定義為「產後缺乳症」,此症將會導致母乳哺餵失敗,嬰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而產婦也容易喪失哺餵的信心。

 

二、哺乳的好處

  哺乳對產婦的好處,如幫助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出血、降低乳癌與卵巢癌的發生率、避免產後肥胖等;根據研究顯示對於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物,1.母乳的營養最完整而豐富。2.可以完全提供頭六個月嬰兒所需營養。3.母乳成份會隨寶寶週數及餵食時間改變。4.母乳乳清蛋白可避免嬰兒胃腸過敏。5.母乳富含DHAAA,對腦部發育十分重要。6.含有的鐵、鈣較易被嬰兒吸收。7.豐富的乳糖、維生素。醫療界認為奶粉會導致嬰兒不喜歡母乳,所以奶粉只是母乳暫時的替代品,治療產後缺乳是治本之道,對於下一代極其重要。

三、病因病理

  乳汁來源於臟腑、血氣、沖任(1),《胎產心法》云:「產婦沖任血旺、脾胃氣旺則乳足」。薛立齋云:「血者,水谷之清氣也,和調五臟,酒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說明產婦的乳汁是否充足與脾胃血氣強健有密切關係。

四、辨證施治

氣血虛弱:

病因:因先天氣血不足或產後氣血虧虛而致乳少。

症狀:疲倦,乳房柔軟,舌淡苔少,脈細虛。

肝氣鬱結:

病因:產後情志不暢,肝失條達,肝氣鬱結、氣機不暢,經脈壅塞,氣血無法化為乳汁,或化而不能運行,而致乳少。

症狀:產後乳汁不行,乳汁色淡黃,濃稠少,乳房脹滿、硬痛,情志抑鬱,胸脅脹悶,食慾不振,便乾,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或弦數。

五、針灸治療

  《針灸大成》:「無乳,膻中、少澤,此二穴神效。」所以幾乎有關缺乳催乳的針灸治療方式,都以膻中、少澤為;主足三里為胃經合穴,且陽明經多氣多血,取之具有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之功效。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合穴,期門為肝之募穴,與足三里相配則起到疏肝理氣、寬胸開鬱的作用,故情志不暢者用之。膻中為八穴氣之會穴,具有寬胸理氣、通絡催乳的作用;經乳部,可調暢乳部氣血。乳根為足陽明胃經穴,經乳部,可調暢乳部氣血,疏通陽明經氣而催乳。少澤為通乳汁效穴。諸穴配伍,以達到補脾胃、疏肝氣、通絡通乳的作用,故而乳汁增多。

主穴:膻中(2)(3)(4)(5)(6)、乳根(2)(3)(4)(5)(6)、少澤(3)(4)(5)(6)

配穴:乳房乾扁、柔軟、食慾不振者加足三里(3)(5)(7)、脾俞(5)

氣血不足加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2)

乳汁不出、乳房腫脹硬痛加太沖(2)(3)(5)、內關(5)、期門(2)

氣血虛弱治療要點:

  治療宜用補法,留針時可加用灸法,乳根穴向上平刺,注意乳根穴不宜向胸腔方向深刺以免刺傷心肺。少澤穴採用毫針淺刺的方法,撚轉後出針,用艾條在局部行溫和灸(3)

肝氣鬱結治療要點:

  治療宜用瀉法,少澤穴採用點刺放血的療法,少澤穴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放血3-4滴即可,不宜放血過多(3)

六、治療缺乳方劑的研究

  在杜福平(7)以乳泉沖劑配合針刺足三里治療產後缺乳40例,100%有效,乳泉沖劑的主要成分為穿山甲、當歸、王不留行、漏蘆、甘草等。穿山甲通經下乳;當歸補血活血;王不留活血通經、下乳消腫;漏蘆有清熱解毒下乳之功。

  田楨等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產後缺乳,中西醫結了中草藥、針灸、成藥(西藥),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單用西藥,其中治療氣血虛弱的方劑組成為人參15g、黃耆10g、當歸10g、麥冬10g、通草10g、桔梗12g、甲珠10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0g。治療肝氣鬱結方劑組成為10g、青皮10g、桔梗20g、通草10g、白芍15g、甲珠8g、漏蘆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4)

  在食補經驗方中,常用番木瓜做為燉補的材料,番木瓜性平味甘,具有消食健胃、滋補催乳、舒經通絡之功效,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乳汁虛少等,在各民族中被廣泛運用(8),但搜尋大陸與台灣期刊資料,對於番木瓜與乳汁分泌的學術研究極少,在《現代實用中藥》(9)記載木瓜未熟果液為發奶劑(10),亦有書中記載番木瓜的種子與番木瓜鹼有墮胎的作用(10),木瓜是否可以治療產後缺乳,在目前僅有民間驗方支持,在科學角度均未有結論。

七、藥膳食療

黃豆豬腳

材料:豬腳2個、花生仁半斤、黃豆半斤。

作法:豬腳去毛剃淨,清洗後與花生、黃豆同放至燉鍋煮,以小火燉煮熟後調味。

功效:補氣養血、通乳,適合產後氣血虛弱之缺乳婦女。

鮮鯽魚湯

材料:鯽魚一條(約一斤半)

作法:將魚殺好、洗淨,放入鍋子裡,加水適量,不加任何調味料,慢燉1小時,到有乳白色之魚湯出現,就可以食用。

功效:通脈下乳、補益脾胃,適合氣血虛弱導致乳汁不足的婦女。

八、結語

  產後缺乳以現代人的角度可能算不上一種「疾病」,也有許多辦法可替代,但就過去糧食不豐、衣食不暖的時代,嬰兒如果沒有母親的乳汁就可能餓死,在現代,母乳的好處仍是被科學所肯定的,所以如果產婦無乳,應積極治療,盡可能不要放棄哺餵母乳的機會,讓孩子攝取最好的營養,產婦與嬰兒將來的健康與幸福,就從哺餵母乳這一刻開始。

九、參考文獻

1.林淑華:產後調理,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001年臨床心得專輯,台灣,20017(2)143-148

2.任翠玉、劉偉:針灸治療產後缺乳30例,中醫外治雜誌,大陸,200413(3)35

3.趙彥、郭暉:針灸治療產后缺乳30例療效觀察,河北中醫,大陸,200426(8)616

4.田楨、薛永峰、馮麗、梁義娟、劉眾毅、梁玲:中西醫結合及單純西醫治療產後缺乳的對比研究,,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大陸,200421(1)30

5.葛薇、董玉臣、王薇:針刺治療產後缺乳93例療效觀察,針灸臨床雜誌,大陸,2003;19(5):56。

6.姜海斌、蔣俊和:中藥治療產後缺乳的研究概況,湖南中醫藥導報,大陸,20039(1)66-67

7.杜福平:口服乳泉沖劑與針刺足三里治療產後缺乳40例,中國民間療法,大陸;12(5)15

8.韋群輝、唐自明:民族藥番木瓜的生藥學研究,雲南中醫學院學報,大陸,200023(3)7-9

9.葉橘泉編:現代實用中藥,醫林出版社,九龍。

10.滿庭芳出版社:中藥寶典III,滿庭芳出版社,台灣,19852408-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