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一篇中醫臨床醫學文章
陳潮宗 台灣中醫臨醫學會理事長
摘要 醫學文章結構有一貫的脈絡,敘述必須簡潔有力,文章的主體為「摘要、關鍵字、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 首頁包含題目、作者、服務單位、聯絡地址、電話。文稿次頁為摘要,摘要有「結構式」與「非結構式」兩種,非結構式摘要比較普遍,並加註關鍵字,關鍵字最多六個。本文包含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中醫藥文章書寫方法較為特殊,如醫經、醫案的文章,討論這一項可寫「醫案分享」,在材料與方法這一項可以為「文獻回顧」。另外,附加圖、表,整理資料,使讀者一目瞭然。參考文獻是相關資料的蒐集程度,通常越多參考資料,文章有較高的價值。其他注意事項,如紙張規格、字體字型、數字標號與對齊方式、特殊符號等,都有慣用規則。標準的文章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也會讓讀者感覺作者的嚴謹態度,因規格統一,便於翻譯,並將文章推上國際學術舞台。
關鍵字:中醫臨床、學術、醫學文章、APA格式、APA第五版。
前言 過去編輯的經驗,醫學文章的書寫格式可能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文章結構有一貫的脈絡,敘述必須簡潔有力,去除贅詞或無意義的句子,不浪費版面與讀者閱讀的時間。 文章的主體為「摘要、關鍵字、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APA第五版格式介紹1,每個收稿單位多數會要求首頁為「題目、作者、服務單位」,最後附上參考文獻,並在文章中加註參考文獻之註腳,好的收稿單位會再加上英文摘要與關鍵字。 按標準的書寫格式可以提醒自己文章何處資料較薄弱,國內外科學、醫學等學術單位,都認可這樣的文章格式。各大醫家傾囊相授寶貴經驗而撰寫的文章,怎麼能不與國際學者交流分享?看著國內許多科學期刊雜誌都紛紛推廣文章標準書寫格式,實為高興。
一、首頁書寫原則 我們使用中、西文資料庫,多半都會依「題目、關鍵詞、作者、摘要」等欄位搜尋,然而,「題目」是最常用來搜尋的欄位,當搜詢完畢,列出所有篇名,讀者這時會快速閱覽題目來篩選是否要調閱、詳讀;好的題目,方便讀者推測本篇文章之內容,所以,以短短幾個字表現文章重點,就是最佳的題目。 另外,常發現一篇科學文章有多位作者,要如何將這些作者排序?我們依照對該篇文章、該研究之貢獻度多寡而定順序,不受地位、資歷、年齡的影響;貢獻越多者,排在越前面。 列出服務單位是為了讓讀者瞭解某些機構正在做的研究,或是方便與作者接洽,所以現在除了服務單位,多數期刊雜誌還會列出電子信箱、電話、地址。
每個收稿單位都有不同的標準書寫格式,可以參考本雜誌第頁的稿約,有詳細的範例。 1.題目(Title) 題目文字粗體、置中,英文題目則首字字母大寫。 2.作者(Author) 含作者中、英文姓名,作者名字不加稱謂;如果有多位作者,則盡量將所有作者排在同一行。 3.服務單位(Affiliation) 一位作者的服務單位可能不只一個,可能為診所、學校、大型醫院、公會等,一般都會選擇提供「該篇文章」較多資源的服務單位,例如我的一篇文章是寫有關自己碩士論文的內容,服務單位選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最為適合。如果是「臨床經驗分享」,服務單位就選擇執業的單位為宜。 書寫方式為文字置中,若有項服務單位,將每一個服務單位前方「上標」數字,將此數字加在該單位作者之後,所有服務單位盡量放同一行。(附1為書寫範例) 2
二、摘要(Abstract) 拜科技所賜,多數期刊文獻數位化,網路上查找期刊論文資料非常方便,每次搜尋完題目後,出現之期刊數量之多,如何決定是否要閱讀該篇文章,除了題目之外,摘要的內容更是會影響讀者的選擇,好的摘要,可以瞭解整篇文章的內容,為文章之精華;因此,摘要必須精簡,才能讓讀者正確、快速選擇閱讀,不會錯失重要的資料、訊息。
文稿次頁為摘要,以五百字為限,並加註關鍵字(Keywords)最多六個;英文摘要結構式250字,非結構式150字。 所謂「結構式」與「非結構式」,非結構式摘要比較普遍,就是將所有內容濃縮成一段簡潔有力的短文。結構式摘要需要規定好摘要的架構,設定幾個小標題,結構式摘要在醫學論文較盛行,多數醫學期刊會規定摘要必須要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三、本文 1.前言(Introduction) 概略介紹有關背景,或是概述研究之動機、歷史淵源等等,可給讀者初步的概念,並幫助瞭解內容;特別是有關中醫藥學文章,可以在前言後另設一項「文獻探討」或「文獻回顧」,能夠洞鑒古今反而更增添學術價值,為中醫藥學術的特色。
前言書寫趨勢是越短越好,但在文獻回顧反而是越多越佳,古文文句很長,截取一段意義、描述完整的就好;並參考具有代表性之古籍需。例如子宮肌瘤的文獻回顧:
癥瘕 (1)《校註婦人良方》:「氣主煦之,血主濡之。若血不流,則凝而為瘕也。」 (2)《景岳全書》:「癥瘕之病,即積聚之別名。」 (3)《校註婦人良方》:「婦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經閉積,或產後瘀血未盡,或風寒滯瘀,久而不消,則為積聚癥瘕矣。」 (4)《女科證治準繩》:「產後血氣傷於臟腑,臟腑虛弱為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與血氣相結,故成積聚癥塊也。」 (5)《女科證治準繩》:「血癥若夫腹中瘀血,則積而未堅未至於成塊者也,大抵以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也。」
2.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材料與方法進一步提供資料,如果可以查詢相關之文獻回顧,或加上參考文獻來佐證更好,並讓讀者可以判斷這樣的實驗、過程、治療是否有信度及效力,以及結果是否有參考價值,如果依樣畫葫蘆,是否可以得到相同結果。 如果是醫經、醫案的文章,材料與方法內容則不同,呈現「臨床表現、病因病機、辨證論治」,是這類文章的主軸。
材料與方法依照文章內容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材料包含「藥品、試劑、試驗對像、儀器設備」(書寫範例請見附2)1。方法包含「治療法、實驗法、統計法」,並記載詳細的步驟,要有多詳細?在該專業領域中「一般熟悉、著名、常用之名,且未加任何改變」,則不需再多註明,例如:灸「五柱穴」,不需要再說明五柱穴為何。 如果是醫經、醫案的文章,臨床表現、病因病機、辨證論治按文章脈絡撰寫,一般文章這三項都應在此呈現,缺一不可。
3.結果(Result) 說明研究有何貢獻、發現、進展,或是心得、體會等等,闡明本文的價值所在。
要包括過程大概的情形與成果為何,但不要與前面的內容重複;結果可能是在治療過程中的斬獲,在文獻回顧中發現新知,或是在統計過後的發展,會包含許多總括性數字或換算的數字,如百分比,在結果做對比性的資料分析等等;注意,結果與討論內容不可混淆或重複。如果是醫經、醫案的文章,在結果可以撰寫發現、心得或體會。
4.討論(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討論是縱貫性思考所有內容,加以充分討論每個細節,是文章的重心,如果只有結果、沒有討論,該文章只能稱為單純的「報告」其結果,缺乏多方向思考,討論使文章豐富。中醫藥文章,包括醫經、醫案的文章,可以加上「醫案分享」這一項,可以寫「曾經」將文章內容應用於實際個案的心得、體會,或是遇到類似的個案,所引發的想法。
合乎邏輯、不誇張,並對整篇文章討論之,如果例外或特殊情形,應特別提出來討論發生例外的可能原因;例如某某治療方式下,完全沒效的,或是先是有效然後反而惡化之類的特殊案例,可以在討論中探討;如果是醫經、醫案的文章,討論多半為「醫案分享」。 醫案分享書寫範例: (1)基本資料 至少要有姓名、年齡、性別,如有婚姻狀況、病歷號、中西醫病史資料等,若有其他資料是與次次醫案相關,可增加。 A.姓名:其中一字為○,如陳○宗。 B.年齡:到診當時年齡。 C.性別 (2)主訴:病患自己說的症狀、病因等等。 (3)治療方式: A.時間:初診、二診、三診,包含年、月、日、治療地點。 B.辨證:證型、症狀。 C.處方:包含藥名、藥量、服用方式。 (4)治療結果:治療者與病患認定的治療結果,可包含客觀的生化檢驗、抽血檢驗、胸部X光等等檢查,最好能將治療前後的檢驗結果做比對。
四、圖、表(Figure and Table) 可整理資料,使讀者一目瞭然,或是充分、生動表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
沒有任何規格,放圖表要有明確目的及說明,資料要經整理、計算、統計、分析在製作成圖表,不過複雜,在文章中必須要有引文,例「如圖1顯示其……」。若有附圖、表格,不論大小,每一表格為一頁。 五、參考文獻(References) 任何研究的第一步,一定是蒐集相關資料,參考相關研究,或是尋找支持此理論的證明,也可避免重複他人已經做過的實驗;或是他人的實驗遭遇困難,可以引此為鑑,做更完備的計畫。
在本文引用需加註角碼,註角碼要括弧、上標,並按引用先後順序詳列。作者應「全部」列出,不可用「等」、「et al」表示。 雖然有國際通專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簡稱APA)所出版之論文格式「APA FORM」,現今多為使用APA格式第五版,如欲知APA最新規定,請至:http://www.apa.org。如果雜誌後有附註其規格,也可以按照雜誌之規定。
六、其他注意事項 1.紙張規格 A4大小 2.字體字型 中文用12號新細明體或標楷體皆可,在編輯時會統一字體字型。 英文用10號Times New Roman 單行間距 3.數字標號與對齊方式 數字標號與對齊方式非常重要,事實上,很多人都會忽略這一部分,數字標號與對齊方式清處的話,整篇文章看起來段落清楚,通順又合情達意,相反的,標號錯誤會造成許多誤解,分不出這一段落的文字是屬於哪一個小標題之內,書寫範例請見附3。 下面的標準規格中,不一定要從「壹」開始標號,一般都是前面兩種開始,英文的文章就多從「1」開始標號。 壹 一 (一) 1 (1) ? A (A) a (a) 4.特殊符號 雖然沒有硬性規定特殊符號如何標,如書名、醒目字體等等……,不過在排版、編輯者有慣用符號。 書名符號,例如:《本草綱目》 要使某幾個字醒目,不用粗體、斜體、加底線,一般都會用「」,例如:「上工治未病」是中醫……。 5.英文摘要 將中文摘要直接翻譯為英文,字數不限,受文之期刊雜誌多數會幫助翻譯,作者也可自行翻譯。
結論 合於標準的文章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也會讓讀者感覺作者的嚴謹態度,因為規格統一,在翻譯上能避免邏輯不合的問題,受文的期刊雜誌便於將所有文章推上國際學術舞台,算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有,可能是作者要多花費一點心思在規格上,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由傅祖慧編著,藝軒圖出版社所出版的《科學論文寫作(第四版)》3,內容詳盡,本身因這本書而獲益良多,相信各位也可以。
參考資料 1.賴惠玲、徐南麗、蔡娟秀、李茹萍:APA第五版格式介紹,慈濟護理雜誌,台灣,2003;2(3):14-19。 2.陳潮宗(2004)。定量評估針刺條口透承山治療冷凍肩後其關節活動度變化。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3.傅祖慧:科學論文寫作(第四版),藝軒圖書出版社,台北,2003:1-3。
附1:題目、作者與服務單位之範例
中文版 定量評估針刺條口透承山治療冷凍肩後其關節活動度變化 陳潮宗1、林昭庚1、呂東武2 1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 2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英文版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otion of frozen shoulder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t Tiao-kou(ST-38) and Chen-shan(UB-57)
Chao-Tsung Chen1 , Jaung-Geng Lin1, Tung-Wu Lu2
1 Institute of China Medical Science, ChineseMedicineUniversity 2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附2實驗設備與器具在實驗設備部分,以紅外線動態立體攝影機與肌電圖儀為主,實驗器具方面有針灸針、電針機及電極片。 3.1.1 紅外線動態立體攝影系統紅外線動態立體攝影機,此為三維動作分析系統,(Vicon 512, Oxford Metrics Ltd., Oxford, U.K.),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台灣。 紅外線動態立體攝影機係用以擷取皮膚標記在空間中的位置。為精確獲得皮膚標記在空間中的三維座標位置,實驗過程中至少需有兩台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進行拍攝。皮膚標記(markers)為黏貼於受試者身體各肢段皮膚表面的標記,目的在描述動作過程中身體各肢段在空間的位置。為方便資料的擷取,通常實驗室使用的標記為可被紅外線攝影機擷取影像的紅外線感光球。 本研究室範圍內共有七個鏡頭,此為研究室中一偶(圖 3. 1),在進行測試時,使每一個量測範圍點,同時具有三個拍攝角度進行拍攝。
圖 3.1 紅外線動態立體攝影機 3.1.2 肩胛定位器肩胛定位器(圖 3.2)為一類似圓規狀之金屬器且有三個可活動之定位腳,可隨受測者肩胛骨大小,尺寸不同,進行調整,目的將肩胛骨的三角位置定位,防止進行測試時產生的位移誤差。 肩胛定位器校正部分,同一個受試者將三個肩胛骨突肩峰角(Acromial angle)、肩胛脊根部(Root of spine)與肩胛下角(Inferior angle)相對位置確定後,而後實驗將不改變,直至實驗結束,並於每次量測後,利用肩胛固定器,確認相對位置,如圖 3.3 為利用肩胛定位器將肩胛定位圖示意圖。
圖 3.2 肩胛定位器
圖 3.3 肩部利用肩胛定位器定位示意圖。
附3
壹、材料與方法 一、受試者 (一)受試者標準 1.疾病狀態 (1)發病初期 ?發病時間一年內。 ?發病當時立即就醫。 ?心電圖報告正常。 (二)符合下列任一項者,不能接受試驗。 1.年齡超過70歲。 2.有中風病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