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不是老人的專利

陳潮宗 中醫師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可別以為五十肩是老人專病,年輕人也可能罹患,因現代人生活中損傷筋骨的不良習慣太多了,如工作時間長,造成「 肩部慢性勞損」 ,熬夜、壓力、飲食不節導致「 勞累過度」 ,天氣劇烈變化、室內室外空調溫度不同造成 「風寒濕邪」 ,據中醫典籍《內經》說:「五八,腎氣衰」,人到 40 歲左右,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易使氣血凝滯,陽氣不布,脈絡不通,故發病。

五十肩 盛行率約為 10% , 患者女多於男,右側較左側多見, 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炎,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外旋、後伸及背手動作等活動, 導致雙手不聽使喚,動作範圍變得越來越狹小的疾病 ;這樣的症狀持續時間短則 2 年,嚴重者達 5 年以上,有研究顯示,追蹤患者 7 年後,約有一半人持續輕微肩痛, 60% 肩關節活動仍受限,嚴重影響生活。

中西醫對五十肩的治療重點放在減除疼痛與功能重建,並恢復其關節活動度到與正常人相同。西醫治療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一般都用 NSAIDs( 非類固醇消炎藥 ) ,輔助使用肌肉鬆弛劑、關節內注射、鬆動術。物理治療包括冰敷 ( 炎症反應明顯或劇烈疼痛 ) 、熱敷 ( 鬆弛肌肉 ) 、超音波、干擾波等。

中藥方劑選用「二朮湯」出自 明代龔廷賢的 《萬病回春》,專治虛寒、風濕侵犯一類的肩酸痛、肩關節周圍炎、上臂神經痛、肩腕痛、手臂痛、神經痛及五十肩痛,有奇效。 在臨床經驗中,「川芎茶調散」有中藥「普拿疼」之稱,治療期間如果患者感覺疼痛,會建議加用此藥,解除疼痛,不失為增加療效的方法之一。

中醫治療除了急性發炎期冰敷外,皆宜施以蒸氣薰蒸、熱敷,或煎海桐皮湯外洗,及復健動作,予以解除肌腱黏連,並可外貼青草膏,而針灸治療取穴在肩井、天宗、秉風、肩貞、肩腧、肩謬穴及三角肌區和肩胛區部位,另有條口透承山之速效穴,研究 「條口透承山穴治療五十肩」也為個人碩士之研究,這 兩穴主潤宗筋、通利筋脈,研究結果證實 有療效 。

五十肩病程長,代表此病難纏、難癒,其實在臨床經驗中,治療約 3-5 個月,即能治癒約 85% ,不過患者可能無法配合持續 3 個月的治療,而功虧一簣。所以,臨床多使用儀器偵測病灶, 定位患側肩關節的沾黏點,再來施與治療,增加治療效率,並且在一個完整的治療計劃後,再次測量,便能明確知道病灶是否已恢復正常 。以往,許多治療的效果都是以患者的自身感覺,不明顯,也不明確,使用這套儀器後,給予患者治療期間的信心,讓患者可以安心將病痛交給醫師,將大大提升治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