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加推拿治療五十肩 30 例
陳潮宗 中醫師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肩膀抬不高,彎不到後背,但是一般平舉的動作都還正常,這不是普通的肌肉痠痛,已是「五十肩」的典型症狀,顧名思義常發生在 50 歲以上,女性多於男性,約 3 : 1 ,左肩多於右肩,除了手臂無法高舉,如果一直不治療,接著伴隨局部肌肉痙攣和肌肉萎縮,致使肩關節疼痛加劇,只要出現症狀就應積極治療,拖延治療只會讓肩部受限越來越嚴重。
五十肩屬中醫「痺證」範籌,痺為「不通」之意,因身體氣血虧虛,經絡、血脈沒有精氣血的潤澤,加上外邪濕、寒,或外傷,使氣血凝滯所致。治療當祛風散寒,疏通經絡,疏通氣血,就能根除病源,利用現代科學儀器「三度空間立體定位系統」,定位患部的骨骼關節與肌肉,判斷病灶及發病部位,及其活動受限程度,再施行針灸與推拿治療。
針灸治療前,先放鬆肩關節,在足陽明胃經上的條口穴施予針灸治療 20 分鐘,同時扎針在患側肩三針 ( 肩?、肩前、肩後 ) 、天宗、臂臑、肩貞、肩井、曲池、阿是穴。針灸治療後再行推拿治療, 推拿治療由輕而重,切忌粗暴,避免再度傷害,可使原本攣縮了的關節囊鬆弛,發炎部位水腫身體會自行吸收,使關節囊內外炎症逐漸消退,恢復正常,並促進粘連的組織鬆解,萎縮的肌肉逐漸復原,大型醫院中醫科或大部分中醫診所皆有傷科推拿治療。
再配合鍛鍊肩關節功能,必可縮短療程。常用的鍛鍊方法如下:
1. 鐘擺運動:患者微彎向患側,伸臂,做前後及左右擺動,動作由小而大,由慢到快。
2. 爬牆活動:
(1) 患者面向牆壁,用患肢沿牆壁向上爬動,盡量向上至最大極限,然後放下手。
(2) 側面向牆,做爬牆運動,盡量把手指向上爬動至最大限度,然後兩腳再蹲下,並每天畫上所爬高度,日日進步。
3. 肩內收、外展:雙手在頸後部交叉,肩關節做內收及外展運動,每日反復進行。
4. 拉手運動:雙手伸向背後,用健手拉住患肢,將患手向健側的斜上方反復牽拉。
5. 擦背運動:病人患側的手在下方,健側的手在上方,以毛巾向上拉,使患側盡量舉高,再慢慢放下。
6. 摸耳運動:患側手臂?高,向後通過頭項,摸到對側耳朵。
不過,在臨床治療五十肩其實有一定之困難,因為治療時間長,且每周至少一次,一個療程 3 個月,患者有些因家務繁忙,無法定期回診,這種不定時的治療,效果很差,在臨床經驗中,耐心定時的治療, 3 個月後, 94% 患者都能改善, 80% 肩部活動度恢與正常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