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體重的關鍵—談吃的慾望與需要

陳潮宗 中醫師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人的慾望常常大於需要,像是面對漂亮的名牌包包、美麗的衣裳,女性們無不心動,多數男性也常夢想擁有一台名車,但教育及法律教我們用錢要考量能力與需要,評估實用性及需求度之後,如果無法克服慾望,就淪為悲情的「卡奴」。

  由購物的慾望得以印證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永無止盡的,然而「美食」、「美味」同樣令人著迷,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金錢的使用,及分辨「慾望」與「需要」,我們會克制金錢慾望,但對於吃東西,從未被教導如何辨認是否是吃的慾望在做祟?或真的是身體需要?假使一直放任無盡的食慾,發胖則是必然的!

  如何辨識食慾?舉例來說,人會被食物的色、香、味吸引,如顏色鮮豔的草莓水果塔,或是香味四液的牛肉麵,或者一到中午,同事一打開便當,原本不是挺餓的,聞到味道就想吃午餐了!逛夜市時聞到或看見雞排攤時,明明剛才才吃飽,卻有口水分泌、食指大動的感覺,這就是「慾望」,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一塊香雞排的熱量與營養呢?答案常是否定的!證明了身體的「慾望」與「需要」之間是不一致的。

  再者,錯誤的觀念養成我們錯誤的飲食習慣,例如「三餐要定時定量」,或是「吃宵夜會變胖」都不是完全正確,多數人從未被教導辨認食慾與需求,發胖了卻百思不解,還怪罪家族遺傳、骨架大等理由,浪費掉改造自己的機會,實在可惜。

  胖沒有第二個原因,都是因為不瞭解吃是一種慾望,而攝食過度,不懂得熱量與身體的關係,根源為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導致過度進食。而身體的需要與慾望是不一致的,當肚子餓了就要吃東西,請問你知道什麼樣的感覺才是肚子餓?是看見了食物肚子才餓,或是時間到了肚子「該」餓了,每當「餓」、「想吃」之時,要學習辨認這是需要或是慾望,就像每次 shopping 時,陷入天人交戰該不該買一樣。

  在此,先要破除吃宵夜會胖的錯誤觀念,因為沒有先規劃一日的熱量攝取量,所以說吃宵夜不一定會胖,假設一整天都沒吃什麼東西,晚上吃點宵夜絕對不會胖。以 160 公分高的女性來說, 50 公斤是很理想的體重,一天的基礎代謝率熱量為 1500 大卡,而一個國民便當大約 650~750 大卡,若體重要維持不變,一整天只要吃兩個國民便當的量就夠了,體重的維持不是靠吃飽的「感覺」,而是要根據明確的熱量計算。

  回想一下,應該有過「廢寢忘食」的經驗,忘記吃飯也不會餓,也有在 buffet 吃到眼紅卻繼續狂吃,「吃」絕對是可以用理念及意志力控制的!不讓過度的慾望增加進食與熱量,辨認慾望與需要,對體重控制更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