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 ADHD 的認識
過動症的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 ADHD) 其臨床診斷標準包含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及衝動等。 ADHD 的成因目前雖未完全釐清,有某些研究顯示,多數過動兒腦中的化學物質有失衡的現象,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均較常人為低。多巴胺負責傳遞腦部發出的訊息,與運動功能、注意力和記憶相關。血清素則負責調控心理情緒,可影響情緒的控制、睡眠及攻擊行為。 中醫認為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生發之氣蓬勃,屬純陽之體,因此陽氣偏盛,一般體質也偏熱,相對也呈現陰不足的現象。亦即兒童的生理機能比大人旺盛,但相對地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則不如大人完備,這兩者失去平衡就會產生問題,過動症即屬其中之一。 根據中醫學理倫,陰陽協調,平和是人體保持神志正常的必要條件,如果神不寧,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堅的話,就有一系列神志異常的表現。 從臨床表現來看,中醫認為本病屬于〝失聰〞〝健忘〞等範?。 中醫藥治療小兒多動症已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開始有關的中醫藥治療研究,並取得臨床療效,同時能增進食慾,改善睡眠,消除或減少遺尿、夜游、易驚、汗多、痰多等兼症,可以起到增強體質,固本增元,全面調節的作用。 辨証分型: ( 一 ) 腎陰不足,肝陽偏旺 証候: 多動多語,煩燥易激動,衝動任性,難以自提,神智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動作笨拙不靈,指甲,頭髮不榮,五心煩熱或面頰發紅,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或弦細數。 辨証: 腎陰不足,陰不制陽,而肝陽偏旺,魂失所藏,故多語多動,衝動任性,容易激動,因為腎陰虛腎氣為先天之源,先天不足,故腦髓失養,則注意力渙散,動作笨拙不靈。 論治: 滋腎陰,朁肝陽,寧神益智。 ( 二 ) 心脾氣虛 証候: 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食納不佳,形體消瘦或虛胖,多動而不暴淚,多語而少激昂,健忘,失眠,多夢,語言遲鈍,舌淡,苔少或苔薄自,脈虛弱。 辨証: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神不內守。脾氣虛則思慮不周、思雖為脾之志,又與心有關,故心脾兩虛則神思渙散,多動不安。脾氣虛弱則神疲乏力,食納不佳,形體消瘦。心神不寧則失眠多夢。 論治: 養心健脾,益氣寧神。但本証多動而不暴淚,多語而不激昂,臨床表現以神思渙散為主,故治療也須注意從脾腎著手,除養心健脾外,同時補腎。 ( 三 ) 濕熱內蘊,痰火擾心 証候: 多動多語,煩急多怒,衝動任性難以制約,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胸悶納呆,痰多口苦,口渴多飲,便干溺赤,苔黃膩,脈滑數。 辨証: 小兒陽氣未長,易於化熱,若調護失宜,或欲食肥甘,濕熱內蘊,痰多擾心,心失所主,故神思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煩急多怒,多語多動,衝動任性。痰熱?結滯胸隔,則胸悶痰稠。濕熱阻滯中焦,則納呆,濕熱流注下焦,則便干溺赤。 論治: 以清熱利濕,化痰寧心為主;佐以安神定志。 中醫醫治兒童多動症,效果顯著,沒有副作用,並可起到增強兒童的體質,全面調理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