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癒過敏
過敏性疾病在中醫學強調「冬病夏治」的觀念予以治療,乃指於疾病緩解期的積極治療法,趁夏季病情穩定之時,利用「夏季陽氣旺」的特點,來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減少寒冬發病率,甚至痊癒不再發病。
以現代醫學解釋,就是改善神經內分泌功能,改善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之興奮性,以恢復正常功能、調節免疫力,平衡人體的能量代謝,以徹底改善體質。
冬病夏治的調養乃利用節氣中的「三伏」,即為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初伏天是在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中伏天是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末伏天則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此三個時間為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時候。此時為改善過敏性疾病體質的最佳時機,其方法有三,分別為伏針、中藥敷貼、灸治,分述如下:
一、伏針:又名「埋針」,將羊腸線或胎盤埋入防治過敏的穴位上做埋線療法,以達到療效長久之目的。但須注意的是,此作法應由合格醫師來執行。
二、灸治:用七星針在背部的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心俞、厥陰俞等(附二)穴位上叩擊後放血,將直徑約3公分的新鮮薑片貼在上述穴位上,再放上艾絨球,點燃艾絨,隔薑灸治,每燒一次稱為一壯,每穴灸三壯,每週灸3次,在三伏日內約四週共灸12次。
三、中藥敷貼:給予溫陽、祛寒的「益元膏」(附一)貼於背部雙側肺俞、心俞、膈俞之穴位(附三)上,藥效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以達治療效果。對於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療效良好,兼有預防感冒的功效。三伏日的治療必須連續3~5年,並配合中藥膳調理體質,以提昇免疫力,從而降低發病率,根據報告指出有效率高達80%以上。
雖然在夏季是過敏性疾病的緩解期,過敏體質者的夏季調養仍要注意四大要點:避免受冷的刺激、避免接觸過敏原、禁食寒涼冷飲含涼性食物與煙酒並積極做規律的運動以保持良好的體能。為了真正做到「冬病夏治」,除了依照醫師的指示治療外,生活上的照顧與飲食控制也相等重要,唯有病患與醫師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治療之最大療效
附一:益元膏之組成:白芥子、延胡各21克,甘遂、細辛各12克,研成細末,用薑汁調成膏狀。